阿普顿的窘态(创造技法——求异思维法)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曾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在一起工作,住在一个房间里。
阿普顿总觉得自己有学问,不把卖报出身的爱迪生看在眼里。爱迪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从不炫耀自己。对阿普顿的自负和处处买弄学问,从心里感到厌烦。为了让阿普顿把态度放谦虚一些,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梨型的玻璃灯泡交给阿普顿,请他算算容积是多少。
阿普顿拿着那个玻璃灯泡,轻蔑的一笑,心想:“想用这个难住我,未免太天真了!”
他拿出尺子上下量了又量,还依照灯泡的样式列出一道道算式,数字、符号写了一大堆。他算得非常认真,画了一张张草图,脸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过了一个多钟头,爱迪生见阿普顿还在那儿算个不停,便忍不住笑了说:“不用那么费事,还是换个别的方法算吧!”
阿普顿仍固执地说:“不用换,等一会儿我就能得到答案了。”
有过了半个钟头,阿普顿对自己的计算似乎还不放心,还在那里低头核算。爱迪生有些不耐烦了,拿过玻璃灯泡,倒满了水交给阿普顿说:“去把这些水倒进量杯……”
不等爱迪生说完,阿普顿明白了什么是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他那冒着汗的脸,刷的红了。他知道了,爱迪生确实不愧为伟大的发明家。
阿普顿是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计算是他的内行。当碰到“计算玻璃灯泡的容积”的问题时,由于受他的固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是拿出尺子对灯泡量了又量,算了又算,他根本不会想到打破定势,采用其他简便的方法;爱迪生则不同,他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采用快捷的方法,立即便精确的求得了灯泡容积的答案。
创造者就应该这样,面对难题,敢于打破定势,突破常规思维的习惯,迅速求得常规思维所不能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来源:任君彦文
阿普顿的窘态(创造技法——求异思维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