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分为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顺序性:认得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不平衡性: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阶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
个别差异性:须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整体性:尊重发展的生命性和可能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完善和完整的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基本要素:(1)智能、体能(2)活动能力(3)道德品质(4)感情意志性格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智育、体育、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
对儿童和少年应当按不同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予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并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过渡这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提供的理论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
第二,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是: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于内在动力;2、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研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3、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较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教都主张设立比较完全的学科课程。特点:它是以老师、课堂、课本为主的。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教杜威。特点: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