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在内蒙古阴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上,刻画着狩猎舞的形象。人扮成飞鸟、山羊、狐狸等动物。有的头饰鹿角、羽毛,有的带尾饰。这种舞蹈的产生,与狩猎密切相关。狩猎舞,是模拟动物或擒获动物的舞蹈,在原始人看来,模拟某种动物则该种动物就会在现实中被占有。内蒙磴口县托林沟畔有一幅狩猎舞蹈图画,舞者化装成鸟兽之形,振臂(翅)而舞,表达人们对狩猎生活的赞美、回忆以及占有野兽后的愉快情绪。庆功舞,即模拟战争的舞蹈,先秦文献称之为武舞,《周礼?乐师》所记执干戚而舞者便是。云南沧源第一地点2区有一组舞蹈场面,有的手持盾牌,高举短刀,有的弯弓搭箭作冲杀姿势,有的把人举过头顶,有的徒手而舞。这就是庆功舞,表演冲锋、擒敌、庆功等一场战争的全过程,表达人们取得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踏舞,猎人因狩猎丰收踏地而舞;或劳动归来大家挽手踏地而舞,通过欢笑和舞蹈达到休息的目的。《宋书?乐志》云:民之生莫有知其始也。含灵抱智,以生天地之间。夫喜怒哀乐之情,好得恶失之性,不学而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怒则争斗,喜则哥,夫哥者,固乐之始也。哥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则舞又哥之次也。哥舞蹈,所以宣其喜心,喜而无节,则流淫莫反;故圣人以五声和其性,以八音节其流,而谓之乐,故能移风易俗,平心正体焉。说得颇有见地。云南沧源第七地点3区有一幅斗象舞蹈图,右面三只象鼻勾连似在争斗,象身均不见,或已漫或略而不画。左面八人排成横队,高扬左臂踏地而舞,有的头着角状饰物或戴尖顶帽。原始舞蹈的主要艺术特征⒈生活即舞蹈:原始舞是原始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亦可称为“生活舞蹈”,因为人类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个舞蹈赖以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环境; ⒉目的性明确: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舞大多目的性明确,而当时尚未出现“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 ⒊大多为群舞: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消遣、娱乐大多离不开群体的形式,原始舞也因此大多呈群舞形式,因此,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以便让每位舞者都能找到某种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有效地强化部落成员的群体意识; ⒋形式多样化:作为人类与大自然相依为命的直接产物,原始舞包含了大量模仿周边动物甚至植物的舞蹈,其中既有满足自得其乐要求的嬉戏之舞、表现人类好战骁勇精神的战争之舞,也有寄托人类精神追求的抒情之舞、发泄人类过剩能量的狂欢之舞; ⒌初以自娱为主:早期的原始舞多用来宣泄剩余精力,喷发性爱欲求,因此形式不拘一格,即兴色彩浓厚,舞者与观者之间通常没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常常带有明确的生殖崇拜意识和意图; ⒍后被用来娱神:后期的原始舞开始进入严格的仪式化和程式化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感和宗教性,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毕恭毕敬,更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某种恐惧和无助; ⒎炫耀力量耐力:在原始舞中,炫耀力量和耐力占有首当其冲的位置,因为两者本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而展示精巧与美感则尚未进入显要的位置; ⒏节奏举足轻重:在原始舞中,节奏性始终占有主导的地位,因为原始人类笃信能用相同的节奏同彼界沟通,并对狩猎对象产生催眠作用,以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狩猎成功、种族兴盛; ⒐男女界限严明:作为原始社会中男女劳作分工明确的产物,两性在原始舞中,亦大多分别作舞; ⒑跳舞多为男子的特权:因原始舞的内容常与狩猎、战争等关系种族命运、危及生命安
中国舞蹈的起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