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安徽省宿州学院10测绘工程专升本班,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以河北范县白衣阁煤田地质勘探中的测量工作为例,介绍GPS-RTK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结论认为GPS-RTK技术非常适合煤田地震勘探等大规模的物探测量。关键词煤田地震勘探GPS-RTK控制测量二维放线炮点放样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不断完善及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科学的发展,GPS-RTK技术在测绘领域中不断扩展应用范围。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以河北范县白衣阁煤田地质勘探中的测量工作为例,介绍GPS-RTK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1GPS-RTK技术测量原理及应用特点GPS技术的出现,对测绘界来说无疑是一场技术革命,特别是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使测量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测量的单兵作业,经济效益相当可观。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即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三维坐标定点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需时间仅仅几秒钟。RTK分为基准站和移动站,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无线电,将基准站接收机实时的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移动站的接收机。移动站通过无线电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并且采集GPS观测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得出移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H。其计算方程式为:Rj0+λ(Njp0–Nj0)+λ(Njp–Nj)+φjp–φj0=[(Xj-Xp)2+(Yj–Yp)2+(Zj-Zp)2]1/2+Δdρ式中,Rj0为卫星到基准站的真正距离,Njp0表示用户接收机起始相位模糊度,Nj0为基准点接收机起始相位模糊度,Njp为用户接收机起始历元至观测历元相位整周数,Nj为基准点接收机起始历元至观测历元相位整周数,φjp为用户接收机测量相位的小数部分,φj0为基准点接收机测量相位的小数部分,(Xp,Yp,Zp)为经过改正后的移动站坐标,(Xj,Yj,Zj)为各卫星的地心坐标,Δdρ为同一观测历元各项残差。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修正法,另一类是差分法。所谓修正法,即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用户,改正用户接受到的载波相位,再求解坐标。所谓差分法即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可见修正法属于准RTK,差分法为真正RTK。,向北扩至杨庄、南王庄一线,向西扩至白衣阁、齐马厂一线,扩展后的普查区行政区划属于范县白衣阁乡、杨集乡及龙王庄乡,工区呈不规则形,、,,。具体部署图见图1。图1白衣阁(续作)工作部署图注:图中红色等高线为煤底板等高线。因原地震主测线与地层走向及主构造线方向夹角较小,所以本次地震测线布置调整为原地震联络方向变为地震主测线方向,具体是:向北延长DL1联络线布置DZ16主测线,测线北端要以控制白衣阁断裂(F10)为准,测线长6500米,物理点325个;,测线长11250米,物理点563个;
浅谈GPS-RTK技术在某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