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楹联知识讲课稿.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词楹联知识讲课稿诗词楹联知识讲座二、诗律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诗经》和《楚辞》是我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齐梁时代的诗歌作品中开始讲究平仄,直到唐代,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化,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为特点的格律诗。唐朝便把这种新近形成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唐朝以前那些不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的诗体叫做“古体诗”。这种“近体诗”、“古体诗”的名称和体式、经宋、元、明、清,一直沿用到今天。通常我们所说的“绝句”、“律诗”的格律,就是专指这种“近体诗”的格律。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即它的格律是: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句式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五言诗和七言诗,都是“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言”是指字,每句五个字的诗叫“五言诗”,每句七个字的诗叫“七言诗”。“绝句”,按照元朝诗人范椁的说法,“绝者,截也”。即截取了律诗格式的四句。也有种说法是:“绝”指“断”,即“截然而止”的意思。无论何种说法,就体式而言,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是只限于四句。“律诗”,无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则都是限于八句。我们说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凡是八句的都叫律诗、四句的都叫绝句。因为句数固定不是近体诗的最本质特点。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如果一首诗尽管是四句或八句,要是不讲平仄,就不能称其为绝句或律诗。押韵近体诗的押韵格律是: 1、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2、近体诗在一首诗中的用韵应当统一,即只能用一个韵部中的韵,不能出韵。 3、绝句和律诗的第一句,一般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平收的要押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4、前人写近体诗一般地是按照《佩文诗韵》这本韵书来用韵,此书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共106个韵部。因《佩文诗韵》是依据更早的“平水韵”的韵书编著,所以《佩文诗韵》也称“平水韵”。但正如已在“词律”讲座中关于词韵所说明的,由于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分别归入了今四声之中,因此我们在写近体诗时,古、今声韵都可采用,但不能在同一作品中混用。平仄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特征。“平”与“仄”是汉字声调的两大基本类型,在现代汉语普遍通话中,“平”声指阴平、阳平的读音,“仄”声指上声、去声的读音。古“入声”字为仄声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要求就是平仄相间,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音节形成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就是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七言律诗不过是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而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不同格式的律诗体式: 1、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仄起仄收式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3、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平起平收式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4、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仄起平收式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近体诗平仄还可以根据“粘”“对”的规律来掌握:近体诗每两句组成一“联”,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旬叫“对句”。所谓“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所谓“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不合乎“粘”之规则的叫“失粘”,不符合“对”之规则的叫“失对”。七言诗使用平仄的一般要求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句中的第一、三、五个字,平仄声可以通融互换;而第二、四、六个字,则不能通融。五言诗使用平仄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三虽不论,平仄要防孤”,即每一句的第一、三个字虽然可以平仄通融互换,但要防止“孤平”或“平三连”。七言诗中,“孤平”和“平三连””样忌用。对讲究对仗是近体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对仗,就是要求诗联中出句与对句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内容对称,而产生对仗联句修辞上的对称美。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颌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一般在中间两联用对仗,如王维《山居秋瞑》。除中间两联外,还可以在首联用对仗,如杜甫《旅夜书怀》。也有在尾联用对仗的,如杜甫《闻官军收覆河南河北》。还有四联都用对仗的,如杜甫的《登高》,不过这种情况

诗词楹联知识讲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