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如何召开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如何召开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如何召开资料,仅供参考。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如何召开一、抓住会议程序,注重三个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前的准备或计划。开好基层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亦如此,同样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周祥的计划。因而在这里的预,就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基础环节。二、第一,未雨绸缪,注重会前的准备。民主生活会的会前准备,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要:一要确定会议主题。确定会议主题的依据大致有三条:或者是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重要会议;或者是党内重大活动以及领导班子的思想、工作实际;或者是上级党组织直接安排的会议主题。二要提前打招呼。支部班子成员一般工作较忙,日程安排紧,这就需要在大约一周前就通知到人头,使他们能妥善安排工作,保证按时参加会议。三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每次民主生活会前,党支部应该委托有关人员,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以拓宽干部职工进言的渠道,进而帮助党支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准问题,修正错误。四要充分准备发言提纲。围绕会议主题,每个班子成员都应该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以及群众的意见,从党性、作风、政绩、廉洁、自律等实际问题入手,认真准备好个人发言提纲,从而做到不开无准备的会,不讲无准备的话。五要提前向上级党的领导机关报告。根据中组部有关规定,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要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报告开会时间、会议议题和准备情况,以取得他们的指导和必要的监督。三、第二,循循善诱,注重会议中的组织引导。择其要者,重点是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组织引导。一方面,会议的组织者要鼓励启发和要求班子成员自觉围绕会议主题踊跃发言,大胆地摆问题,谈感受,敞开思想,交换意见,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另一方面,民主生活会的组织者应致力于为民主生活会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舒畅的气氛。既要防止默默无语的冷场现象,又要克服漫无边际的吹牛现象;既要提倡围绕主题的畅所欲言,又要杜绝偏离主题的滔滔不绝,及时地因势利导的启发和理顺大家的发言思路。在民主生活会结束时,主持人还需要归纳和结合会上交流的思路,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再一方面,班子成员不宜把民主生活会视为思想见面,互相沟通的唯一形式,对有些吃不准的,有争议的问题,就不急于拿到民主生活会上来通报。否则,气氛一紧张,就很难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而班子成员之间,要在平时或民主生活会后注意多交流、多沟通。第三,闻过即改,注重会后的整改措施。开会不是目的,通过开会即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因此,召开民主生活会,必须讲究实际效果,解决实际问题。凡是会上提出的不足之处,会后都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措施,既要体现针对性,是什么问题就订什么措施,不敷衍塞责,不文过饰非;又要体现公开性,对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意见,需要通过一定形式,把整改措施通报给群众,以便监督改进;还要体现务实性,不能让整改措施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不落实在行动上,要把真功夫用在解决问题,很抓落实上。四、抓紧会议内容,紧扣两个重点抓住组织程序的三个环节,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基本条件,而注意突出民主生活会的重点内容,则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关键所在。具体地讲,开好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应该紧扣这样两个重点。五、一是紧扣政治性和思想性的重点,这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首要问题。参加民主生活会的人员都是支部委员,而支部班子成员都肩负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许多思想问题和业务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民主生活会上,每个成员都要围绕主题发言,联系工作发言,但不具体汇报工作,提出对策措施,但不具体布置任务,注意研究和解决带有方向性和政策性的问题,注意分析和讨论带有倾向性的认识问题,避免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汇报工作或研究部署工作的会。其次,班子内部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现象,要鼓励与会人员把不同的意见及时摆到桌面上来,用科学发展观去统一思想,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指导行动,经过平心静气的讨论,择善而从,择利而为,在原则问题上取得一致和达成共识。六、二是紧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点,这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必要前提。召开民主生活会,不是请客吃饭,切忌温良恭谦让,它需要与会者积极开展党内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一旦放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就不成其为民主生活会。可见,民主生活会应该强调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首先,要求班子成员用******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只求过得去,只求过得硬,要事事处处律己从严。其次,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既不能只看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只看荣誉和成绩。要多讲主观、少讲客观、多讲方法、少发议论、多讲贡献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如何召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