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潜在问题与政策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里,中国经济见证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个人收入也经历了迅猛提
升。但与此同时,中国个人收入的差距也得到空前扩大。可以说,就在这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年间,中等的等的
国家之一。
对巨大的个人收入差距,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市
场化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讲,在收入上拉开差距甚至可以
激发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严重,它的继
续攀升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不仅有可能葬送整个改革大业,而且有可能造成灾难
性的社会动荡。
以上的两种观点,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耸人听闻,都走到了极端。在笔者看来,并不
是所有的市场化改革的措施都无一例外地会拉大收入差距。改革过程中收入差距的快速攀
升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特定的经济变革政策选择的结果。同时,笔者也认为,收
入差距过大将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但与严重的社会动荡并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收入不
平等是引发社会不满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真正跨过不满,形成社会动荡,
还需要一系列其他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同时恶化。
如何解释收入差距快速上升:快速上升的收入差距
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几乎两位数的百分比高速增长。2007 年
国民生产总值为 万亿元,人均达 18700 元。与此一致的是,中国居民的个人收入也
得到了快速增长。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78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 4140 元。按照可比价格折算,如今中国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是 30 年前的 7 倍。毋
庸置疑,现在的中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
如果说,这过去的 30 年是中国国力增强的 30 年,那么它同时也是中国家庭从贫穷奔
向小康的 30 年。但是,在这条令人欢欣鼓舞的致富之路上,大家并没有共同提升,齐头
并进。有人遥遥领先跑到前面,有人却远远落在后面。有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阶层的一
员,而也有人被甩在大队人马之外成为实实在在贫困人口中的一分子。现在的中国,穷人
与富人之间出现闻所未闻的差距,形成难以跨越的鸿沟。曾经并不是一个社会问题的收入
不平等,从 1980 年代中期开始浮现,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有研究表明,当前民众
与政府官员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与社会分配不公。毫无疑问,大多数普通人对于
收入差距的现状不满。
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来的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度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
的指标。它的取值在 0 到 1 之间,0 表示绝对的平等,1 表示绝对的不平等。数值越大表
示不平等的程度越高。比较公认的标准认为,基尼系数若低于 ,表示收入平等;~
用心爱心专心 1
,表示收入相对平等;~,表示合理程度上的不平等;~,表示收入相
对不平等;~,表示收入不平等;而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图-01 所示的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大多来自官方统计数据。在改革开放之初,由
于在城市实行社会主义计划时期的低工资低差别的等级工资,而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因而 1981 年的中国基尼系数仅为
数字与前东欧社会主义等程度最低的水
平。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这一惊人的成就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度不平等形成鲜明对
比,他们甚至使用“去阶层化”来描绘当时平等的社会分层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启动城市改革的 1980 年代中期以后,中
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开始飙升。到 1990 年代末,这一系数超过 ;进入 21 世纪后,
它持续上升,在 2006 年达到 2007/2008 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国的基尼
系数仅小于一些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亚洲国家。在 2006 年,香港与
新加坡的基尼系数为 ,韩国为 ,美国为 ,而在普通人印象中贫富差距较大
的菲律宾与印度的基尼系数, 与 ,但的
确来自联合国发展署的年度报告。在邻近亚洲国家中,马来西亚是唯一在基尼系数上
()超过中国的国家。
一些学者根据其他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出的中国收入基尼系数,早在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三十年来个人收入分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