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前言:目的:评价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69例病人按方案完成整个研究过程,中途退出病例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单纯针刺治疗基础上,选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袖损伤压痛点、肩峰下滑囊处的压痛点,运用醋酸强的松龙配伍利多卡因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第一周2次,以后每周1次,共5次。两组针刺主穴为肩井、肩髃、风池、肩髎、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治疗疗程为第一周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两天。从第二周到第四周开始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共治疗14次。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和手掌手指功能评价进行评判。结果:基线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肩关节疾患、手掌及手指功能评分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为什么中风后会肩痛伴或伴有手肿痛?--肩手综合征中风后的患者常会出现肩痛伴或伴有手肿痛,常常误认为肩周炎、风湿、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住院期间出现时常被患者误认为治疗效果差,指责医生水平差,其实这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叫做肩手综合征,兹简单介绍如下:一、概念:指脑血管病患者在恢复期的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和患侧肩疼痛,并使受的运功机能受到限制。广东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郭友华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多发于卒中后1~3个月,最早可能在发病后第3天发生,最迟则为6个月。肩手综合征一旦发生,将严重妨碍康复,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手和手指变形,使手的功能全部丧失,应及早进行治疗。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确切机制未明。(一)外在因素:1、长时间患肢不活动2、不良肢位3、机械作用直接导致浮肿4、继发性外伤5、肌无力失去泵的作用6、腕关节强制性掌屈7、治疗者过度腕关节伸展导致的炎症样的浮肿和疼痛。8、长时间患手输液。9、长时间反复使用患手。10、长时间腕关节强制性掌屈总之,水肿、疼痛、ROM受限等因素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该征的发生。(二)内在因素:--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刺激了颈交感神经系统,强化了从病变到颈髓的向心性冲动,在脊髓颈段后角形成病理性反射环路。实验证明:1、强制性过度腕掌屈,手的静脉循环将严重阻断。--当腕关节处于中间位时,将造影剂注入手背的静脉内,在X线下观察造影剂流到是通畅的。--腕掌屈后,则造影剂流到不畅。2、卒中患者肩下降、上肢内收肌群肌张力增高、痉挛明显额偏瘫患者,则进一步压迫腕关节而使造影剂的回流更为受阻。--推断:妨碍静脉循环的腕关节屈曲机制可能是偏瘫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最基本原因。考虑有关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进程,以上试验具有实际意义:1、为何66~%的患者发生的卒中后1~3个月?--因为此期间患者难以得到在急性期时那样的护理以及监护,患者的手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强制性的掌屈位,而没有及时发现或忽略。2、当上肢肌张力相对较低时,已经存在患手的腕关节以及肩关节屈曲,而腕关节伸肌群的张力确实低下,导致不
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