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导读.doc15级1、2、36班作文学案《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导读前言尘埃里的两朵花如果你在不经意间推开历史的门,走进去,停步于三百多年前,你会蓦然间看到两个身影,孤寂而清俊,冷落而优雅,他们就像是沙漠中的两片绿叶,尘埃里的两朵花,盛开在那时恢弘的画卷、喧嚣的人海里。即使时空再遥远,你总能穿过历史的长河,清晰地看到他们,因为你的手中和心中,有他们的诗句和情怀。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到“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从“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到“这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两个生命,在各自的孤寂世界里,用最真的心性,最纯净的魂灵,刻画了同样深情、同样清灵的形象。他们,仿佛是两道清泉,从大清山岳一般的庄严与肃穆里流出,一直流到三百多年后,流到无数人的心中。他们,一个是纳兰容若,一个是仓央嘉措。一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侯门贵公子,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六世达赖喇嘛;一个是身处紫禁城而心向布衣生活的词人,一个是游走于布达拉宫与拉萨街头的活佛。他们身份不同,生命所系不同,但是却有着同样的情衷,同样的诗性,同样的纯净与真实。 我始终觉得,他们应该在某个有微雨轻风的黄昏相逢过、对酌过,将各自的孤独和落寞、惆怅和感伤讲给对方听。我始终相信,他们会一见如故,因为他们是那样纯粹的两个生命。 可他们真的错过了那一世的相逢。纳兰容若离开尘世的时候,仓央嘉措两岁。他们仅有的短暂交集,是在彼此陌生的时光和纬度里流逝的。仓央嘉措只是看到了纳兰容若离去时的背影,可那一背影,却分明就像后来他的背影那样落寞。他们像是两颗星,一颗星已经寥落,一颗星开始绚丽,然后终于全部消失在夜空,留下一抹清丽的回忆。 在历史的河流中,他们似乎已经走远,可是在我们寻觅的心中,他们却近在咫尺,仿佛只需要一转念,一回首,就能触到他们的性灵。两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两个清凉孤绝的生命,经历了时间的磨洗,却仍然褪不去当初的光华,他们一直在这尘世绚烂着,如清荷、如秋月。 绝世的才华,以及绝世的情致,涤荡出那些动人心扉的文字,如细雨斜风般让人沉醉,却又如秋叶落阳般让人伤感。他们用自己所有的热情,在文字中徜徉,即使走出来的时候面容苍白。他们,像是两个精灵,在文字的丛林里奔跑,纵然迷失也快意。 因为,他们的文字,是用一腔的爱、一份深挚的情编织的,所以那些诗句能扣住我们的心弦,一次次让我们叹息。为爱而生,是他们共同的誓言。一个生命,若有爱,便不苍白。只是,他们那纯粹而深沉的爱,却被时光研碎了、冲垮了、淹没了。上天给他们无限诗情的同时,也给了他们难以承受的生离死别。把爱当做信仰的两个人,就这样在离别的伤悲中以文字抚慰心灵,然后走向孤寂。 任何绝世的才华,都不能摆脱命运的无情。他们只是两个平凡的生命,当命运的寒风袭来,只能惊愕地望着天空,从悲凉走向更悲凉。但他们又极不平凡,他们是夜空最璀璨的星,他们是寒冬最鲜妍的梅花。 但无论如何,他们落入了那个时代,那样的时空。他们是命运樊笼中艰难呼吸、行走的生命,在自己的世界翩然独立,却又不得不以纯然的生命,陷身在尘世的纷扰与乱流里。他们只需要一个清静的角落,只需要一个心灵相通的红颜,可现实却给他们枷锁,锁住了他们一个轮回的梦。 一个在布达拉宫幽暗的灯光下,一个在威严煊赫的皇帝身旁,将思念、迷惘、寂寞、感伤,拼接成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导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