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14‐06‐10[作者简介] 黄琼(1982‐) ,女,福建龙岩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谢腾(1987‐) ,男,福建龙岩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099)阈上/阈下呈现网络表情符号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黄 琼,谢 腾(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 364012)[摘 要] 采用 2(网络表情符号的呈现方式:阈上、阈下) × 3(网络表情符号:积极、中性、消极) × 2(目标词语:积极、消极)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网络表情符号为启动刺激,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在评价分类任务中探讨阈上、阈下呈现网络表情符号的情绪启动效应。结果表明,阈下呈现网络表情符号,以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在评价分类任务中观测到情绪启动效应,阈上呈现则没有观测到情绪启动效应。[关键词] 网络表情符号;情绪启动效应;阈上/阈下[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5)02‐0120‐03 在情绪启动实验中,启动刺激的阈上呈现范式主要用来研究有意识情绪启动,而阈下呈现和掩蔽呈现的研究范式主要用于研究无意识的情绪启动。 Mur‐Phy 和 Zajonc[1]的判断偏好实验是阈下情绪启动的典型实验之一。蚁金瑶、钟天明等[2],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判断,结果表明,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网络表情符号也承载着情绪信息,这些符号作为情绪刺激材料时存在情绪启动现象。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了情绪图片、情绪词语能够启动情绪,但是很少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启动效果进行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阈上/阈下呈现网络表情符号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一、方法(一)目的研究旨在探讨阈上/阈下呈现不同情绪类型的网络表情符号的情绪启动效应。(二)被试随机选取龙岩学院在校大学生 62 名,男女各半,无身心健康问题史,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均为汉语。均自愿参加实验。 62 名被试被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 30 人为阈上情绪启动组,第二组 32 人为阈下情绪启动组。(三)材料1 .启动刺激实验采用网络表情符号作为情绪启动刺激材料。网络表情符号从已经经过两次评定的网络表情符号中选取 180 个熟悉度较高、情绪性较强的符号,并在此基础上请 60 名大学生在 9 点量表上对所选符号进行熟悉度和愉悦度的再评定,最后选择 90 个熟悉度较高,情绪性较强(中性符号除外)的符号作为实验材料,其中积极符号 30 个(平均效价为 6 .93 ,平均熟悉度为 6 .57) ,消极符号 30 个(平均效价为 3 .14 ,平均熟悉度为 4 .43) ,中性符号 30 个(平均效价为4 .86 ,平均熟悉度为 4 .66) 。2 .目标刺激材料汉语双字词从罗跃嘉和王一牛(2004)编制的现代汉语双字感情信息评定表中选择 90 个汉语双字词(形容词、动词、名词各 30 个) ,其中积极词语 45 个(平均效价为 7 .25 ,平均熟悉度为 6 .28) ,消极词语 45个(平均效价为 2 .50 ,平均熟悉度为 4 .49) 。将 90 个网络表情符号与 9
阈上/阈下呈现网络表情符号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