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蜡块、酒精灯、火柴、铝盒、试管夹玻璃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铝片、湿抹布。2、《蜡烛的变化》预录单。教学过程:一、提出探究问题1、师谈话: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蜡烛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2、师手拿蜡烛问:你可以让蜡烛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学生说“熔化”,要追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蜡烛熔化?)3、师谈话:蜡烛加热和点燃后发生的两种变化一样吗?4、生:各抒已见。(如果学生认为这两种变化不一样,要追问:什么地方不一样?目的是往“产生新物质:水、二氧化碳、黑色物质”上引导)5、师讲述: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下面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二、学生自行探究蜡烛的变化1、出示《蜡烛的变化》预习提纲(见附页)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组长组织好组员,按照预习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3、生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边汇报边演示)(1)加热蜡烛的实验(2)点燃蜡烛的实验4、师讲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要求:(1)注意安全,别烫着;(2)实验时要小声交流;(3)要及时记录。5、学生分组实验。6、师巡视,与生交流:(1)有什么现象发生?(2)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往是否产生新物质上引导)(3)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变化一样吗,各自有什么特点?7、生分组汇报:操做的是什么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及得出了什么结论8、师生总结:“有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将变化进行分类的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将蜡烛的变化分成两类:加热蜡块的变化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蜡烛燃烧的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9、师问:蜡块碎了、软了、变形了,这些变化属于哪类变化?10、学生汇报11、师追问: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呢?12、学生先交流,然后看书31页,再交流。13、师讲述:判断31页图中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14、小组讨论、在书上分类。15、汇报16、谈话: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三、巩固练录不会的组员和哪道题不会,要帮助学会。3、全班交流。板书设计:1、蜡烛的变化加热:蜡块蜡油不产生新物质(固体)冷却(液体)(形态变化)水点燃:蜡烛二氧化碳产生新物质黑色物质附:《蜡烛的变化》预习提纲加热蜡烛实验:1、材料有蜡块、铝盒、试管夹、酒精灯、火柴2、实验方法是把蜡块放在铝盒内,用试管夹夹住铝盒,用酒精灯加热蜡块。3、注意事项是蜡块完全熔化后,立即停止加热,否则会冒烟。4、观察重点是蜡块熔化后的状态,然后冷却时的状态。点燃蜡烛实验:(4个实验)实验1:1、材料有蜡烛、玻璃片、干燥的烧杯、火柴、湿抹布2、实验方法是把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书30页下图)3、注意事项是烧杯要倾斜,烧杯口在蜡烛火焰的上方。4、观察重点是立即观察烧杯内壁,否则现象会瞬间消失。实验2:1、材料有蜡烛、玻璃片、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火柴、湿抹布2、实验方法是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书30页下图)3、注意事项是烧杯要倾斜,烧杯口在蜡烛火焰上方。4、观察重点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3:1、材料有蜡烛、玻璃片、火柴、铝片、试管夹2、方法用试管夹夹住铝片,放在蜡烛火焰上。3、注意事项是铝片的底部要碰到蜡烛的火焰。4、观察重点是观察铝片底部的变化。蜡烛的变化研究报告单六年班第组研究问题实验方法产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加热和点燃蜡烛的变化是否一样加热蜡块蜡块(固体)()(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点燃蜡烛1看到烧杯内壁()。说明有()产生。(有、没有)生成新物质2看到烧杯内壁()。说明有()产生。3看到铝片底部()。说明有()产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利用实验材料做蜡烛燃烧的实验。2、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加热和燃烧的现象,比较、判断并描述出两类物质变化的不同。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同学们过生日
蜡烛的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