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心得体会我学唐诗的感悟我学唐诗的感悟小时候,我们都会用稚嫩的声音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登高远眺,我们又总会自然地想起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身处异地的我们,独自过节时,便会惆怅着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是什么提炼了我们生活中这些平常的感触呢?——是唐诗吧!它总是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甚至忘了感叹它是跨越了一千年的时空巨变来到了今日与我们相见。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景象今天看来是否还如诗人营造的那般原汁原味已无法想见,但有种感觉是相通的,与岁月无关,与文化相系。无论是读唐朝哪一位诗人的诗,都会让你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们的诗就如同随手拈来,似乎毫不费力似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年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的《渔翁》让人在轻松愉悦之中,感受着诗歌带来的自然清新的情趣。虽然有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写出唐人作诗的辛苦。也有诗人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但那也是诗人们的一种渲染,一段诗歌佳话而已。真的是那样的话,那杜甫不早就把头发也捻光了,李白也早就骨瘦如柴了诗来自心灵的感悟。灵光闪现,心有所动,便成就了诗作。这不是呕心沥血就可以做到的。没有浑厚的文化基石,没有深邃的知识修为,再没有闪动的灵感。光凭死学苦学如《红楼梦》里的香菱者,也只是得其皮毛,而终不见其精髓了。个别词句的“推”“敲”,只是作者在成就了的创作里寻求意境的逼真罢了。学淡自然中却蕴涵着无穷的回味。初学唐诗,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明白如话,如实描绘而已,毫无新奇可言。久久的品味,才觉得回味悠长,醇香绵绵不绝。“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以酒开头,写离情别绪。平淡中感受到情意绵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殷殷关切之情,尽在离别的酒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谊相随,永不孤单。很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趣。前者是到处是朋友,后者则是朋友相互关心挂念,在天涯海角也不会孤单落魄的。人生就是这样,聚少离多。面对现实,只有振作起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却话”将眼前之景变作了未来之景,让你去细细体味这其中的奥妙。相思之意便立现于眼前,情意之绵绵非文字可表达的明白。学习唐诗,如入一片绿洲,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让你有美不胜收的感觉。这里刚刚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里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再回头时就有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人面似桃花,多么美的描绘啊!楚楚怜人的杨贵妃,身在蓬莱仙境,难忘人间恩爱。面对大唐来使,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娇媚,让人怜惜之情倍增,肝肠痛断。就连生活在锦江边上的杜甫,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依旧不忘感受着春天带来的赏心美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繁花美景是观赏不尽,身前身后,热闹非凡。而这景色有时候变幻莫测,让人感到在目不暇接之中,有一种伤感不由自主地产生出来。“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宝马香车,络绎不绝。才子士女们花团锦簇地到玄都观里看那盛开如火的桃花。“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天。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才看完桃花回来,转眼之间,便是遍地的菜花盛开了。诗人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将这大千世界都注入了诗中。让人们感受诗韵带来的美的享受。好景处处,但好景不能久长。诗人们用他们智慧将这转瞬即逝的美景在诗中凝固了下来。学习唐诗,感受诗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让诗的意境变得更为深广幽邃。只是几十个字的诗篇,却让你的眼前有着无限广阔的境界以及绚丽多彩的景物出现。给你以惊奇,给你以出乎意料的喜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奇峰突起,让你无缘的惊讶,如此长的白发,这愁绪需要多少啊!三千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在眼界里完成一个无限的延伸,把那不尽的愁形象化了。变无形于有形,遂成为抒发愁绪的精典。“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眼前的春景是如此的秀丽,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让人感受着这美景给人带来的愉悦。作者笔锋一转,以“千秋”、“万里”将时间和空间无限地延伸开来,历史的沧桑变化被浓缩到诗作里来了。诗,不是简单的依照一定的形式,只要按照要求做到了,就是好诗。好诗如同美人一样,不仅有着婀娜的身姿,还要有高雅的情趣,以及从内心里透出的典雅的气质。这不是装出来的,这是一种修为,一种自身能力的外在表
唐诗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