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月.
文章编号
墨子对传统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何新楚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摘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它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者之间不能划等
号。先秦儒家之外诸子的代表人物也对中华孝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集中论述了墨子的孝道思
想及其对后世孝文化建设的影响,旨在客观评价墨子对先秦孝文化建设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墨子;传统孝道;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战国时期,华夏民族的社会舞台上演了结束分政者接受自己的救世主张。其学说本质上与儒学不
裂、趋向统一的两部历史剧,一是以“合纵”、“连横”二,在当时乃至汉代,并称为显学。唯一不同的是孔
为主线的征伐“武戏”,二是诸子百家、周游策士围绕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层面的“公”,就是天下为
“王道”、“霸道”争鸣的“文戏”。二者互为映衬,相公日仁,即泛爱人,而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则是现实
得益彰。“武戏“的大结局是“连横”的胜利,秦统一功利效用层面的“兼”,即兼爱人、兼利人。正是墨子
中国。“文戏”则于高潮处向中国哲学奉献了朵朵奇“贵兼”,使其学说在许多方面对儒学有所诘难与补
葩——儒、墨、法、道诸家思想竞相生辉,且各家均涌益,表现在孝文化建设上,墨子以继承传统孝道思想
现出了大师。孝文化建设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为基础,沿着普适性、实践性方向多有创新。
墨子约公元前——约前年作为战国初期研读现存《诸子集成·墨子闲诂》,我们不难发现,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墨家代表人物,是当时孝文化建论“孝”是墨子学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见于
设的重要担纲者之一,有着独特的贡献。《亲士》、《尚贤》、《兼爱》、《节葬》、《非命》、《大取》、《公
清代大学者俞樾评价墨子有一段名言:“墨子则孟》诸篇。其孝论的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达于天人之理,熟于事物之情,又深察春秋战国百余
一
、孝子不是慈父的无益之子
年间时势之变,欲补弊扶偏,以复之于古,郑重其意,
反复其言,以冀世主之一听。虽若有稍诡于正者,而墨子孝观念的核心是“孝,利亲也”《经上》,
实千古之有心人也。尸佼谓孔子贵公,墨子贵兼,其亦即“孝,以亲为芬笔者注:芬,美。后同而能
实则一。韩非以儒墨并为世之显学,至汉世犹以孔能,才;本能。能利亲,不必得有意中双亲之意”
墨并称。尼山而外,其莫尚于此老乎”¨这段话对《经说上》。他一生以仁者自诩,其理想就是“仁
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墨子的孝观念,是把很好的钥匙。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
意谓墨子和孔子一样,也是一位通晓自然社会规律、此为事者也”《兼爱》中。在他看来,当时社会有
洞悉人间世情的贤达。他们均打着复古的旗号,孜六大祸害:“今若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之
孜不倦地游说天下,志在对时势“补弊扶偏”,希望当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何新楚一,男,湖北安陆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华孝文化。
· ·
何新楚:墨子对传统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则天下之害也。”《兼爱》中这“六害”中有两项属“兼利”的孝道观念。他认为当时天下大乱是“起不
于孝道沦丧。因而,他从
墨子对传统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