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节 王八靠河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烟花三月,草长鱼肥,久负盛名的济宁名吃---王八靠河涯(yai)勾起了许多市民的口福之欲。在“老济宁”的记忆里,这道菜不仅方便易做,更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那么,“王八靠河涯”到底是指什么?它在民间都有哪些口口相传的故事?“王八靠河涯”最先起源于何时何地?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间曾经六次南巡,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当时,淮安是黄、淮、运三水交汇之地,为黄淮襟要、漕运锁钥,高家堰又是拱卫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淮安地区是清代治河的关键,康熙帝每次南巡必到淮安视察,指授治河方略。康熙帝在这里努力践行其“一劳永逸、全面修治”的治河思想,体现了一位伟大君主追求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实人格,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与此同时,康熙帝南下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康熙帝有一次南下路过济宁州,来到微山湖边,他是又渴又饿,当时天色已晚,商铺早已关门。到哪里弄些吃的呢?既然是微服私访,又不好打扰当地官吏。这时,湖面上一盏微微的灯火忽明忽暗,渐渐地向他们驶来。康熙大喜,断定是一艘渔船刚刚打鱼回来,康熙帝立即命侍卫过去拦下渔船,让渔民做点吃的充饥,渔民一听当朝皇帝要吃的,不敢怠慢,可是船上又没有什么好吃的,怎么办呢?老渔夫发起愁来。到岸上买吧,可是,商铺早已关门了,不做吧,那是抗旨不尊,要杀头的,做吧,又没有可做的,船上只有些刚捕的鲜鱼,鱼、面皇帝还不吃多了,做不好,还得杀头。一直在一旁的老婆子发话了:“既然都要砍头,倒不如搏它一搏。船上有鱼,缸里还有些杂面,不如来它个鲫鱼抹锅饼。”老汉闻听,说:“只好如此了。”于是老俩口杀鱼的杀鱼,和面的和面,就在船尾的地锅,升起柴火,不一会儿,一锅鲜嫩可口的农家菜----草鱼抹锅饼做成了。老汉战战兢兢的端到康熙面前,当时乾隆帝饿得前胸贴后背,立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他是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爱吃,直到打起饱嗝来,这才想起打听这道菜的名称,老汉本来心里就没底,听皇帝召见,心想这下可完了。听皇帝问起这道菜的名称,急忙中,脑子里闪现出刚才做饭的一霎那,鱼在滚烫的水中上下翻动,面饼象一只只王八落在水中又靠向锅边。他无意间答到:“王八靠河涯(yai)。”乾隆一听,大笑起来:好一个王八靠河崖,真是人间难得佳肴。于是便嘉赏了渔夫。从此,这道菜也成了我们济宁地区的一道名吃。据说吃过这道菜的康熙仍然对其念念不忘,因此时常下江南,查查民情,吃吃此菜。从此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媳妇巧不巧就看鲫鱼做得好不好。”第二节亢父故城位于任城区喻屯镇城南张村北,汉代亢父故城遗址。呈正方形,边长约1200米,城垣已无,痕迹尚依稀可见,西南城角较为明显。据《方舆纪要》载:“亢父城在州南五十里”。《水经注》载:“黄水东经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城在州南王莽曰顺父”。该城因地处黄河冲积地带,今城己为水田覆盖,。地面仅见零星板、瓦、盆、罐口沿及残陶碎片。1980年文物调查时,征得罐、杯整器物各1件,鉴定为汉代文物。公元1968年当时的喻屯公社社员。在亢父故城南面的城南张村修建排灌站时发现了很多墓石,其中带有画像的刻石有十三块。当地群众称为八角琉璃井,实际就是早年被盗的一个汉墓。出土画像石的就在这个位置,它实际是一个汉墓群。根据史料记载和这个画像石的风

第三节 王八靠河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565 KB
  • 时间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