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诊断汇报材料专业诊断报告—热处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巡视诊断工作报告航空材料工程学院2014年7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巡视诊断报告一、基本情况1、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始建于2011年,并于当年9月份正式招生,首届学生34名,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学生135名。在师资建设方面,现有专任教师5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60%,所学专业涉及材料学、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另外,聘有兼职教师2名,热处理专业高级工程师一名。在实验实训建设方面,专业有金相实验室和力学性能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和校内热加工实训基地一个,有各类设备42台(套),包括箱式电阻炉、渗碳炉、井式炉、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拉伸机等。此外,本专业有东风车桥有限公司、西安东风仪表厂、高陵嘉恒热处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在课程建设方面,从2011年起,我专业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制定和修订,确立了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两个发展方向,并藉此建立了完整、合理和有效的课程体系。2014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已实现100%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就业单位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明日宇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专业的优势和特色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行业需求结合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依托热处理行业,借助地方经济区位优势,以热处理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具体要求,确定培养面向热处理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行业要求,缩短了毕业生与生产现场的距离,降低了企业二次培训员工的成本。2)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校企合作频繁一流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成效,一直是我院热处理专业培养学生的一个优势。通过三年来的建设形成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把火工艺和力学性能测试与金相显微观察的全过程综合实验、实训链,其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和培训功能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它不仅是热处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相关企业的热处理生产基地,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3)毕业生层次高,凸显专业特色和影响力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工程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在我院率先达到100%,8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热处理企业和相关企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起薪额高,就业企业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高端企业。二、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1、专业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热处理虽然仅仅只是机械制造业中的一道工序,但确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因为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往往主要决定于其热处理。我国的热处理行业是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49年以前,由于连年战乱,除了少数军工企业外,基本上没有机械制造业,当然也就不存在热处理行业。1949年以后,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首先在苏联援建的大型机械制造工厂中出现了现代化的热处理车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长春一汽和洛阳拖拉机厂的热处理车间。与此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于1950年率先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设置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专门培养热处理技术人才。此后,各工科院校也都纷纷设置热处理专业。在此基础上,热处理的研究与应用涌现出了一些列的科研成果。并由此形成了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完整专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和国际社会广泛交流、沟通、引进了先进的热处理和设备,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明显改观。航空、兵器、船舶工业企业近几年受惠于国家的国防现代化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汽车工业的空前发展对先进热处理技术和高精热处理设备形成大量需求,航空工业企业和沿海民营以轻产品模具为主要对象的企业近几年添加了大量真空热处理设备,尤其是高压气淬设备。汽车、兵器工业企业和以汽车、摩托车零件为主要对象的民营企业则以多用炉生产线为主要技术改造内容。个别汽车公司热处理部门还引进了低压渗碳和高压气淬热处理生产线。船舶工业企业则以高炉温均匀性的碳势精确控制的大型井式渗碳炉为技术改造目标。“十五”以来,大量民营企业的涌现,使设备需求大增,即使是低水平设备也畅销,救活了一批炉制企业。外资企业的进入和用户的高技术起点也使不少制造厂励精图治,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赢得了用户。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设备制造企业应用户要求采用优质配套件和仪表,其中不乏国际名牌产品使国产设备的可靠性有了明显改善,为热处理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创造了好的条件。在这些企业中,由于生产技术改造的蓬勃开展,少无氧化热处理的比重已达9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少无氧化、少无畸变、少无污染、少无废品、少无人工、少无质量分散的先进的热处理生产。目前,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中看出,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市
巡视诊断汇报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