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讲述的是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革命浪潮,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国民革命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是失败的,但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民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革命斗争,年幼的中国共产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也是弥足珍贵的。课本选取了国民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件大事,即国共首次合作与北伐战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场景。最后一目“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反映的是蒋介石在屠杀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权,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地点,理解它与旧式军校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记住北伐战争的三个对象、两次战役、一支铁军及战略方针。,理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人物肖像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让学生形象、生动、立体地感受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北伐战争。【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国民革命歌》并结合课本本课的导入部分介绍《国民革命歌》,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二、新课讲授(一),指出在革命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面对共同的敌人,只有联合才是出路,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时间:1924年1月,地点:广州内容:讨论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总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和强调。提问军校建立的相关史实,并出示图片、数据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岛人物:孙中山(总理),蒋介石(校长),周恩来(政治部主任)廖仲恺(党代表)特点:政治与军事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二)出师北伐提问北伐的时间、对象、方针。出示《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列举三个军阀控制的地盘与兵力,让学生感受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这样的北伐战略方针是正确的。组织学生讨论并归
【教学设计】《国民革命》(河北人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