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选考内容rm*Rzk口h"OB ■ ■OB专题二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胖五年高考真题鼻41真题呈现考点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1.(2015-重庆文综,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不能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能因为馋言而使忠心的人受到伤害,不说苟且附和别人的话,不做苟且讨好别人的事,这与当时官场风气相关,故选B项。“世卿世禄制”“王室特权”“分封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C、D三项。答案B2.(2014-安徽文综,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户籍什伍制”“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形成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商鞅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有消极作用,A项正确。B项错在“以抑兼并尔”,C项错在“迅速发展”,D项错在“没有实现”。故答案为A项。答案A(2014-四川文综,1)下列改革屮,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D•王安石变法解析四项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它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答案A(2014-上海单科,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木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为解决北宋积贫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募役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科举新法属于取士之法。故可排除A、C、D,故应选Bo答案B(2015-课标全国I,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作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从名称样式重量等角度解答。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币制统一、范式固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答案(1)推动了衡法向I•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休现币值。(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015-课标全国II,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
五年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