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或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减少或恢复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及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使人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得以发展和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并贡献于社会。: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种分析认识的过程。: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是将每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然后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接受传入、处理信息及产生输出的能力。包括感觉、知觉过程、神经肌肉骨骼的反射、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力量、耐力、姿势控制和总体(粗大)运动的协调等多个成分。:整个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位置变化,是获得或保持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的一个基本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生产性活动进行训练,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作业训练方法。:是手的拇指与示指和中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桡侧手指(示指和中指)相互运动的结果。: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顺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又称单侧空间忽略、单侧不注意或单侧空间失认,是指对于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体空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上。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个体不能将警觉状态调整到适合于生活所需的水平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名词解释,不能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称为感觉调节障碍,包括感觉防御、重力不安全感、对移动的厌恶反应、感觉迟钝。:通过利用人体功效学原理,结合身体功能状态,通过合适的姿势、正确的活动方法或使用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以减少体能消耗和预防并发症的技术和方法。: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出患侧足,最后迈出健侧足的步行方式。跟腱断裂康复过程的功能锻炼名词解释(大地)跟腱断裂术后康复跟腱断裂康复过程的功能锻炼名词解释(断友:大地,QQ:283398452)足趾运动——也称脚趾运动,就是在手术后石膏期内,在不引起踝关节伸曲的前提下,脚趾向上翘到极限位置,然后往回勾屈到极限位置,各停留6秒,脚趾上翘时尽力张开,往回勾屈时尽力并拢,两个动作组合在一起才是一次完整的足趾运动。静力收缩——是指关节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以意念控制神经,让全身或部分躯体的肌肉有节奏的收缩,每次收缩时间保持6秒。在跟腱康复前期过程中,主要进行患腿大腿静力收缩和小腿静力收缩锻炼,起初练习大腿静力收缩时可以用健侧腿先找找感觉再做。直抬腿——包括平躺向上直抬腿、患侧卧向内侧直抬腿、健侧卧向外侧直抬腿、俯卧后抬腿,每次抬起时停留6秒。平躺向上直抬腿脚跟抬起高度15cm,俯卧后抬腿脚尖抬起高度10cm,患侧卧向内侧直抬腿抬起高度10cm,健侧卧向外侧直抬腿抬起高度40cm。平躺向上直抬腿随着股四头肌力量的加强逐渐改为坐位向上直抬腿。要求动作要缓慢,抬腿时膝关节一定要绷直,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患侧卧向内侧直抬腿时健腿曲腿跨过左大腿停放。背伸——是指足趾和脚前掌用力回勾到极限位置,停留6秒。背伸角度——就是指脚掌无抗阻主动背伸时小腿延长线和脚底面的夹角。平常所说的背伸角度一般是指主动角度(被动角度约比主动角度大3—5度)。一般来说,可以并脚站立是90度,面墙静力前屈时膝盖与脚尖能同时碰到墙是95度,能站稳一字步是100度,可以下蹲是105度(110度才可深蹲),可以交替下楼梯是110度,正常人是115度。跖屈——是指前足尽力下踩的动作,就是足趾和脚前掌用力下踩到极限位置,停留6秒。踝泵——是背伸与跖屈的动作组合练习,指足趾和脚前掌最大限度回勾,然后最大限度下踩。内外翻——以脚掌中心线为旋转轴,脚掌沿此轴向内侧和外侧翻转到极限位置,各停留6秒。两个动作组合在一起是一次内外翻。足环
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 名词解释 康复治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