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踩高跷》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平二(三年级)(民间传统体育——踩高跷)课的设计福州市洪塘中心小学姓名:梁平原指导教师:阮雅芳袁龙辉徐志胜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挑战等掌握民族民间体育——踩高跷(各种方式的踩高跷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二、教材分析本课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踩高跷》,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水平二(3至4年级)教材内容之一,也是我校校本特色教材,这是一项既能发展灵敏、平衡、力量、耐力等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优秀文化的体育游戏项目。本单元根据我校学情分为5次课,本课为第二次课。通过挑战任务,让学生由易到难掌握各种方式的踩高跷,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控制高跷的能力。辅助教材“跋山涉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灵敏性。三、学情分析本课是水平二(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对于说得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单是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迁移快,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本课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以及学校高跷队队员的示范、挑战诵读古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采用几个简单的字的口诀来贯穿整课来解决踩高跷的重难点。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3个教学目标:(一)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80%的学生能完成独立双脚上跷并挑战2个高跷的距离不下跷,通过学习,60%的学生能完成8人一组左右换位并挑战3个高跷的距离不下跷。(二)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性。(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顽强拼搏的勇气。五、任务分析由于我校是“踩高跷”的特色校,很多孩子已经是对高跷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在二年级已经对双脚依次上高跷有了较好的基础,平衡能力、协调性已经有了较好的提高,如果课堂上单纯的学习踩高跷,没有花样变化学生很快就失去兴趣,因此我利用双脚上跷和各种自编花样,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简单的踩高跷技术,又提高了踩高跷的难度技术,也发展了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六、环境分析1、体育场地本课需要平整的塑胶场地一个,虽然在其他平地也可以进行,但是本课有一定的安全因素,因此需要软硬适宜的场地,对学生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2、高跷高跷是学校统一提供,是螺丝旋紧的,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要在课前做好高跷的检查,并多备几副以防不时之需。七、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一)开始热身部分在开始热身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分组热身跑,选择了学生各小队的队歌音乐《奔跑吧兄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做关节活动高跷热身操,既活动了各关节又充分利用了教学器材。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本节课的专项辅助练习。(二)学习提高部分本课主要是学习各种方式的踩高跷,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和高跷队员的示范,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直观了解。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练习

《踩高跷》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54 KB
  • 时间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