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7).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7)满纸精彩——林散之草书精品《王建诗一首》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权威着录,精品之作,枯湿浓淡,跃然纸上,交融渗洇,一片化机,完全超出了传统草书的艺术表现力。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这是林散之草书《王建诗一首》的内容。作品是立轴,尺寸为103×34㎝,约3平方尺,1976年作。落款散耳,印有“林散之印”(白文),“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单款,宿墨。品相上等。2012年5月,着录于《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155页,文物出版社。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了宋代,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统称为“宣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诸多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一般可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三种。生宣的品种有玉版、夹贡、棉连、净皮、单宣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好,沁水性强。林散之先生认为,同样的用墨,同样的用力,用不同的宣纸写出来的作品效果明显不同。1975年,庄希祖偶得一张四尺三开的乾隆宣纸,林老摸了一下纸的表面,然后便说,这种纸光滑细腻,年代久远,不好写。接着他在上面写了一首自作诗(《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第19页):日长林静路漫漫,红叶如花最耐看。我比樊川腰力健,不烦车马上寒山。结果发现效果确实一般。线条平淡,没有立体感,墨色也没有层次。林散之先生不喜欢用熟宣纸和半熟宣纸,喜欢用生宣纸,尤其喜欢用陈年的夹宣纸。因为生宣纸十分绵厚,纤维不规则,笔在运行中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角度的不同,随着水墨交融,渗透洇散,从而出现变化万千的墨像。这幅草书《王建诗一首》是用的生宣纸,正文28个字,几乎每个字都能表现出只有生宣纸才能表现的艺术效果,可谓枯、湿、浓、淡齐全。如“地”、“月”、“家”是枯,丝丝飞白,苍劲虚灵。“树”、“明”、“不”是湿,温润明韵,秀美灵动。“庭”、“知”、“思”是浓,神凝厚重、大气端庄。“无”、“花”、“人”是淡,清静古雅、秀逸淳和。“白”和“桂”、“夜”是四面枯中间浓,“鸦”是左淡右浓,“树”是上湿下淡,“明”是左湿右浓,还有“声”、“湿”、“望”、“在”飞白频频,似断若连,如此等等,完全超出了传统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将宣纸的运用推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考证历代书法前贤对宣纸的使用,特别是对生宣纸的用法,从来没有哪一个书法家像林老这样得心应手,也没有哪一个书法大家能够充分驾驭生宣,更谈不上超越和发展了。林散之草书的成功,除了选用生宣纸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长锋羊毫笔的使用。林散之先生说,草书创作必须用长锋羊毫毛笔。长锋羊毫韧性大,弹性好,蓄墨多,回旋余地广,书写字数多。在马鞍山采石矶的林散之艺术馆中,我们可以看到林散之先生当年所用的长锋羊毫笔,这支笔的羊毫长10公分,比一般的长锋羊毫还要长得多。林散之先生常用的是称之为“长颈鹿”、“鹤顶”的毛笔,比现在市面上的“大鹤颈”还要长。用长锋羊毫书写,对运笔要求很高,特别是创作草书,没有高超的用笔技巧,是很难使这种毛笔在生宣纸上自由挥洒的。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按照林散之先生的执笔方法,用长锋羊毫笔根本无法书写。这幅《王建诗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anglangjizv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