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再出发
多方期盼已久的国企改革方案终于“落地”。9月13日,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一场关乎中央和地方逾15万家国有企业、100多万亿元资产和3000多万职工利益的深化改革,即将开始新的进程。
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李克强说,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等问题。
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李克强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李克强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国企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双创”不仅是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兴盛之道,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要依托“互联网+”,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汇聚企业员工和全社会创新力量,通过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使企业创造活力迸发、创新能力倍增。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依靠广大员工共同努力,推动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更大发展。
《指导意见》的出台,备受关注。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截至9月18日,相关热点舆情信息150896条。其中,微博87632条,新闻10559篇,论坛22242篇,微信公众号文章29439篇,博客1024篇。
《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指导意见》的出台在公共网络空间引发公众热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分析,在国内网络互动空间上,%的人认为国企改革应考虑更多因素;%的人认为改革措施与现实发展有差距;%的人认为国企改革重在落实行动;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发布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境内媒体、专家普遍持正面态度,认为国企改革是进步;境外媒体则重点关注中国国企改革要点、改革对国企并购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等。
按照《指导意见》的目标,本轮国企改革给出时间表:2020年国有企业在关键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培育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国有企业。
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混合所有制。这样的表述强调了国有企业地位的重要性。
那么,此次《指导意见》有哪些特点和亮点?如何使国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如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本刊作了以下梳理:
国企改革方案亮点
《指导意见》有四方面突出亮点:一是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保护好、使用好、发展好国有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强调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提出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企业活力
国企改革再出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