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区安全管理方案氨区安全管理规定氨区安全管理方案(一)、氨水的危险性氨水与无水氨都属于危险化学品。氨溶液为《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GB12268-90规定之危险品:含氨>50%的氨溶液,危险货物编号为23003;35%<含氨<50%、危险物编号为22025;10%如果溢出,氨水液体扩散范围较无水氨小,浓度范围较易控制。但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是液体不需压力容器储存,较无水氨相对安全。但是接触限值浓度(溢出的氨气浓度),不管来自无水氨或氨水,对人体影响一样。(二)、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对氨水物理、化学特性及防毒工作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现场人员技术素质;加强个人防护,氨作业工人应着防腐蚀的工作服、围裙并佩戴防护眼镜,进入高浓度现场维修时,佩戴防毒面具,并首先确定安全冲洗设备的位置;制定紧急事件处理程序,定期组织氨区泄漏演习,提高员工对氨气泄漏反应及处理能力。(三)、防火是氨区防护的重点氨区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定期进行检验,发现失效及时更换。氨罐喷淋系统也要定期检查。氨区围墙要完整,并挂有“严禁烟火”等明显的警示标示牌。常备喷淋水用于氨罐降温,。利用氨易溶于水的特点,常备消防水用于冲洗应急。氨系统充氨前检查氨区的一切电气设备防爆设施是否完整,不得有明线电缆,电缆敷设管道接头部位跨接线要完整。所有人员进入氨区必须登记,不得携带火种,进、出氨区后必须上锁。明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动火工作的范围应明确规定。在设备上动火,除采取严格的隔断和吹扫措施外,还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应有专人监护并携带消防器具,检修工作结束不得留有火种隐患,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工作人员要熟悉氨区系统设备,了解氨气的性质和有关的防火、防爆规定。(四)、氨区和氨系统运行防护措施1、氨区卸氨时要有专人就地检查,发现跑、冒、漏立即处理。严禁在雷雨天和附近地区发生火警时进行卸氨工作。2、氨系统运行期间要监视氨气压力、氨气温度、氨罐温度、氨气流量等参数,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进行处理。严禁氨系统超压运行,氨罐温度高于40℃时,自动启动氨罐喷淋系统进行氨罐冷却。当压力容器在超压、超温等失控情况下,已采取各种正规措施仍不能恢复正常,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压力容器运行,事后禀报。3、氨罐在充氨前,喷淋冷却系统必须处于备用状态。4、开、关阀门和检修使用铜制工具。进入氨区应使用防爆手电。氨罐顶部的安全阀和呼吸阀要定期进行检查。5、氨区内要保持清洁、无杂草,不准储存其它易燃品和堆放杂物,不准搭临时建筑。周围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禁止任何车辆进入。6、对于易遭到车辆碰撞和人畜破坏的管线路段应设置警示牌,并应采取保护措施。7、氨水罐车到来后,在车前后约一车身长位置放置安全标示。卸料操作应有专门安全人员现场督导。卸料操作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五)、氨区安全防护装备1、现场必须存放2套A级防毒服,并定期检查,保证随时能用。A级防毒服能有效防御毒气尘埃的危害,适于污染危害较严重的场所。2、现场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空气中氨气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平时操作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并戴橡胶手套。受氨损伤的皮肤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以3%~5%的硼酸、乙酸或柠檬酸溶液湿敷。(六)、氨区泄漏急救措施氨区泄漏的应急处理原则是“救人第一、救物第二”,“防止扩散第一、减少损失第二”。氨区安全管理预防的重点是防泄漏和防爆。当发生事故时,处理决策的依据是氨监测器检测的氨的含量。例如,‰~‰时,使用呼吸器SCBA即可;‰~‰时,要着A级密闭的防护服;若氨的含量>15%,应停止一切活动,并迅速撤离疏散。1、氨轻微泄漏(1)、做好个人防护,关闭有关阀门,防止氨气继续外漏,根据现场泄露的部位投入消防喷淋水;(2)、迅速抢救被困和受害人员,并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3)、根据危及范围做好标志,封锁现场,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将氨泄漏程度减至最低。2、大量氨气外泄(1)、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立即采取救援行动,设置救援行动区域。(2)、应急救援行动组投入抢险救援,迅速组织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150m,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应佩带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远方开启氨区消防喷淋水,接通附近消防水管,向泄漏处大量喷水以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首先向“119”、“110”报警,然后立即采取局部或全部断电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扑救,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有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抢救伤员,同时向“120”求救。(4)、根氨区安全管理方案据风向,预测氨气的波及范围,
氨区安全管理方案 氨区安全管理规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