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背景“历史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解释的学科”,发生过的历史不可以重现,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尽量追求当时的历史,例如通过史料。史料是对过去人类所发生内容的记载,是构成人类历史的重要材料,换句话说很大程度上人类也是通过史料了解历史的。而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专家学者选择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原历史现场,通过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就可以看出,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史料做主角。教学课题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材分析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暂时陷入了革命的低潮,俄国的封建势力甚嚣尘上。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资产阶级进行了斗争,农奴也起来反抗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决定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方法史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革命的发生,沙皇_____决定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_____的法令。这些法令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____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1)内容:(2)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文,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二)构建知识体系目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大括号,构建知识网络,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三)活动探究活动主题:走进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一:沙皇在克里木战争中惨败了,但他并不因此放弃他的侵略政策。1856年俄外交大臣在规定俄国以后对外政策的方针时说:“俄国并不生气,它在积聚力量。”所谓积聚力量就是培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证明:哪怕是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而为了培植资本主义,就必须要废除农奴制。———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克里木战争前国内形势已十分动荡了,1845—1854年农民骚动有348起。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无法用沙文主义的狂热使臣民忠顺了———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探究一:通过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初步概括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惨败,并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设计意图:本知识点课标没做明确要求,课本也只是在小字部分稍有提到,在这里设计这样两则材料,一是通过材料了解俄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帮助理解下面的知识点,二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材料三: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它包括17个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总法令规定:。,份地给多少和服役多少,由地主自己决定。,即必须缴纳人头税和履兵役义务。,法令规定建立“村社”体制。农民要离开村社,必须取得村社许可。材料四:伟大的改革是农奴制改革,而且也不可能是别的改革,因为它是由农奴主实行的。——列宁探究二:想一想,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中的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问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