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学]中药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分类: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栀子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清热凉血——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清虚热——青蒿、地骨皮对脾胃虚寒、肠滑易泻者要慎用;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要禁用;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里热证气分热血分热热毒证湿热实热证营分热虚热证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等里热炽热之证血热妄行,咳血、尿血、血热发斑等身热夜甚、心烦神昏黄疸、泻痢、关节肿痛、湿疹等湿热内蕴痢疾、咽喉肿痛等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低热不退等阴虚内热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虚热注意清热药苦寒伤阳,易败胃气,损伤脾阳,病祛即止,不宜久用。注意保胃气,如粳米、甘草,或半夏、白术、茯苓以健脾和胃等。热盛易伤阴液,故救阴存津为治热病的首要法门,但滋阴之品,性多腻滞,用之过早,恐致留邪不解。现代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3)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4)解热作用(5)抗炎作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应用】(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气分实热证。(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石膏石膏主产于甘肃、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为佳。【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临床应用】,高热烦渴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泻胃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两经气分实热之要药。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麻杏石甘汤。,头痛牙痛,内热消渴常与清胃热药同用,如清胃散。,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火煅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功。【用法用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知母

[医学]中药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b
  • 文件大小5.10 MB
  • 时间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