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11课《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docx《呼兰河传》之《小团教学设计安顺市西秀区高级中学学习任务:1、 立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3、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设想:从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进入作品,从作品的语言品味开始,进而走进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地方鲜活的人和物,并且感受他们、把握他们、理解他们。课堂以讨论和探究为主,一切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出发,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慢慢靠近那个时代,靠近作者,倾听并揣摩那些远离我们又撞击我们的声音。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将作者萧红的身世背景及《呼兰河传》内容简介制作成课前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及背景。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教学步骤:环节一简单议议由张爱玲到萧红。1、:请同学简单介绍节选部分《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内容。(了解节选部分并初步感知作品)问题二:小团圆媳妇受到了哪些伤害?(学生自主思考)1、 身体上的伤害:被毒打被烫水洗澡2、 尊严上的伤害:被当众把衣服撕掉3、 被诬蔑的伤害:大辫子被人减掉后又被说成是小妖怪环节二学生分组讨论小团圆媳妇、婆婆、围观群众、我和祖父的人物形象及其写作手法:小团圆媳妇:婆婆:围观群众:我和祖父:问题二:你在阅读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你可不可以从原文找内容作佐证?点拨: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以当众洗澡段落为例。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残酷的刑法了,偏偏这样施刑还打着治病的幌子,在小团圆媳妇的苦苦挣扎中,众人快意着,他们却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成年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又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对人类对弱小孩子的态度尤为敏感。所以她既写出了大家生命意识的麻木,更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情怀中又透射着深入骨髓的寒冷,这种寒冷贯穿全文。问题三:文中有一处精彩的环境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环节三讨论小说中的"寒冷”。承上,点出这种寒冷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圈点、讨论。然后以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来谈。参考角度:1、第一章第一部分环境描写。'‘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另外,在第四章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11课《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