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恨歌白居易.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恨歌
白居易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通过对教材篇目的具体讲解分析,启发学生就《长恨歌》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基本要求]
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学习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
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历史教训。
学习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二、作品分析
三、分析《长恨歌》的主题
四、层次分析
五、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的生平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三)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一)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县)。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泻导人情。“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反映时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1)“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2)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三)白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讽喻诗:
(1)叙议结合,感情强烈。(2)情节生动,形象鲜明。(3)语言浅显平易,意随笔到,形成一种浅显质朴的语言风格。
2、闲适诗和杂律诗:
这类诗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明丽亲切,有些诗篇脍炙人口。但是从题材上,意象上并没有多少创新。
3、感伤诗:
感伤诗的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从艺术上说,这两首需时间抒情的长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
二、作品分析
(一)背景介绍
1、李隆基和杨玉环结合的史实
2、李隆基其人
3、李杨结合与安史之乱的关系(二)写作背景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主题分析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
爱情主题;
双重主题。
四、层次分析
第一段写李隆基、杨玉环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第二段写变乱爆发、杨玉环殒命,李隆基伤痛不已。
第三段写李隆基重回长安后对杨玉环的无穷思念。
第四段写杨玉环对李隆基忠贞不渝的感情。

长恨歌白居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