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哲峰范才文李小勇闵敏饶泉以足底内侧血管束为蒂的足底内侧皮瓣是由Morrison等于1983年首先报道。该皮瓣位于跖骨头于跟骨之间足弓部的非负重区,在解剖结构上与负重区的足跟底部被覆组织相似,皮肤厚、组织致密、脂肪层中有众多纤维隔、不易滑动、有良好的血运和感觉,是修复足跟底部创面的理想供区[1]。2007~2009年,我院采用该皮瓣修复足跟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组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53岁,平均26岁。创面最大8cm×5cm,最小3cm×4cm,跟骨骨折术后跟骨外露3例,足跟溃疡切除跟骨外露4例,并跟骨骨髓炎2例,肿物切除后跟骨外露2例。2、手术方法:①皮瓣设计:用龙胆紫标明内踝前缘延续线与足底内侧缘交点为旋转点,从该点至第1~2跖骨头间引直线,为皮瓣轴心线。在轴心线两侧,跖骨头后面足底非负重区根据跟底皮损大小直径增加1cm左右设计出皮瓣。②仰卧位,膝关节屈曲70°,下肢外旋于手术台上,清理缺损皮肤创面或切除病变组织,在跖骨头近侧作皮瓣远端切口,切开皮肤和跖筋膜,寻找足底内侧血管的浅支及皮神经,于肌膜浅层由内向外掀起皮瓣,沿浅支血管于拇展肌与趾短屈肌间隙内显露出足底内侧血管及神经内侧,同样由外向内游离皮瓣外侧,显露血管神经蒂外侧。在皮瓣远侧切断结扎足底内侧血管的浅支,切断结扎分支血管。仔细寻找发向皮瓣的神经分支,将神经由远向近侧行支干分离。获得足够长度血管神经蒂,转移皮瓣,修复足跟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游离植皮。③术后制动10~14天,2周拆线。3、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外观质地与受区接近,感觉恢复良好。讨 论 足跟底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结构比较特殊,皮肤角化层厚韧,皮下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被纤维束分隔,用以吸收震荡,缓冲重量,富有弹性,是人体承重及行走摩擦主要部位。一旦皮肤缺损修复上要求具有一定硬度,耐磨、耐压,并有良好的感觉,且皮下有一定厚度的致密组织[2]。虽然足跟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有许多皮瓣可供利用,但要满足上述要求,最理想的是足底内侧皮瓣[3]。传统的游离皮瓣移植及临近的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皮肤薄,皮瓣质地软,无纤维分隔,易滑动,感觉功能重建困难,恢复差,易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