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书写规范与中药处方点评主要内容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二、中药处方点评依据及内容三、处方审核是处方点评的基础四、小结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药典没有规定的,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法定剂量单位,阿拉伯数字,原则:克(g)为单位,紧随数值后;剂数以“剂”为单位;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包煎、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原则:横排、上下排列整齐;应无配伍禁忌,如有配伍禁忌、超剂量,医师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第十条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二、中药处方点评依据及内容《处方管理办法》(2007部长令53号)《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卫办药政发[2009]232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诊疗指南、合理用药指南中医辨证施治、配伍禁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处方点评依据——法规中药处方点评常用工具书
中药处方书写规范与中药处方点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