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涪陵文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无论从文献稽考,还是以地下出土文物佐证,巴文化都是涪陵历史文化的源头。即以“涪陵”这个地名的含义,以及今涪陵地域在上古被称为“枳”的由来,都与巴族、巴人、巴国密切相关,带有独特的涪陵巴文化色彩,并有若干文化遗迹遗产传留至今。『距今3000年前成文的《周书·王会》中有“枳已”地名,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等认为,应为“枳巴”之误,地域即今涪陵一带。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教授认为:“当时原始村社共同体的人们,喜以枳棘之类的灌木构成村寨围篱,故得名枳。”『本文来自重庆论坛http://bbs.』.)e:X'y1h-S&x%,枳曾为巴国国都。《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其先王陵墓多在枳”。古人死后有葬不越乡之俗,先王陵墓在枳,其先王立国建都之地必在枳。涪陵白涛镇小田溪已发掘20余座巴人墓葬,其中1972年出土的3号墓,陪葬错金编钟一套等高等级器物,享用者非王侯之类人物莫属。『本文来自重庆论坛http://bbs.』"z+G!}7b;S#?0p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大军攻占枳地,最后灭了川东巴国;公元前277年设为枳县(驻今涪陵主城区),其后多代皆设枳县,隋置涪陵县,唐至清代设涪州,民国2年(1913年)改为涪陵县,新中国建立后为涪陵专(地)区、涪陵县(市)驻地,1997年12月设为重庆市涪陵区。“涪陵”之名也连续沿用了1400多年。涪陵地名的含义即“涪水(今乌江)旁有巴先王陵墓”。文化枳涪巴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正如《巴人赋》所列举:“其民兮聪慧,名冠乎华夷。山出大龟,巴人之善卜也;手心花蒂,巴人之善文也;错金髹漆,巴人之善工也;苎布锦罽(ji),巴人之善织也;盐丹流金,巴人之善贾也;炙豕蒟(jū)酱,巴人之善烹也;嘉谷旨酒,巴人之善酿也;一领万和,巴人之善讴也……”巴国虽已成历史,巴文化大多已融入汉族文化,但还是有许多遗产遗风传承至今。巴人豪爽善酿,秦汉时黄酒、两晋咂酒、明清琥珀酒,天下闻名。巴人喜唱竹枝歌、跳铜鼓舞,今存薅秧歌、薅草打闹歌及川江号子、八牌耍锣鼓,皆是其遗风遗响……这些远非中华巴文化的全部,只是枳涪地区的传承,但也十分丰富。涪陵地区疆域虽小,其文化却自古便具有鲜明特色。它的文化渊源最早可上溯至涪陵殷商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涪陵白涛镇小田溪巴人墓葬群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则反映出了上古时期涪陵手工业之精及文化开发之早,而司马迁笔下的巴寡妇清,以矿冶致富,“名显天下”,更是巴人中最早引人注目的人物。由于涪陵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是古代交通要道,历代土著文人和流寓贤士大夫汇聚于此,作文吟诗、著述讲学,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司马迁、杜甫、张祜、孙定、苏轼、黄庭坚、程颐、谯定、崔子方、陆游、范成大、朱熹、王守仁、杨慎、王士禛、张问陶……我们可以排列出一长串与涪陵有关的文化名人,他们在涪陵的著述或吟咏涪陵的诗文,使涪陵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易学文化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也是古代文化学术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北宋年间,中国南北出现了一些各有师承源头、各有学术主张、各有学问专攻、各有传播圈子的学派。如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程学(又称洛学),即伊川学派;以苏氏父子为代表的

涪陵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