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全省的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目标,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纲要。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状况(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在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名胜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防治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林木蓄积达到7660万立方米,%。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200多万公顷,全省林地涵养水源能力达200多亿立方米。 。,%。%,年均供水能力为287亿立方米,,,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县。全省有12个生态示范区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五莲县已通过国家验收,烟台、威海、日照、东营4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全省已建成18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县。 ,已建成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6个,%,对保护全省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森林公路发展较快,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分别达到23处和58处,%%;已建成各类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276个,%;%,。 。《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已开始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已有序展开。通过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加强海洋观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二)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仍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尽管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浪费和污染并存,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有限的水资源浪费仍很严重,再加上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部分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产生大面积的漏斗区和海水内侵,主要河流断流时间延长,湿地日趋萎缩,水生态平衡失调,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林木覆盖率低,森林资源不足,全省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全衡,我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列全国第10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量土壤养分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威胁依然存在,%;矿产资源的不当开发,不仅直接导致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破坏了土地资源,而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渣还带来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超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污水灌溉污染严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部分残留农药、化肥和大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粪便排入土壤、水体或海洋,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近海赤潮危害加重,渔业资源趋于枯竭,海岸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带受到侵蚀;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化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投入机制不健全。(三)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造成我省生态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立法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我省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特别是对跨行为、跨地区和跨流域的生态破坏,监控不力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出现生态环境边建设边破坏,破坏得不到恢复的被动局面。另外,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造成生态破坏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建设长期不能落实,形成生态的恶性循环,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1
  • 文件大小131 KB
  • 时间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