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羌村三首 单丽华.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羌村三首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
(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35岁—44岁)
755年授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3、陷贼和为官时期(44岁—48岁)
《春望》《羌村三首》《石壕吏》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
《茅屋歌》《登楼》
(三)写作背景
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他后来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赶往朝廷所在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担任谏官。因为兵败陈陶斜的房琯辩护而得罪唐肃宗,肃宗在政治上开始疏远他,让他回乡探亲。此时离他离开鄜州已有十个月之久,当时兵荒马乱,哀鸿遍野,杜甫带着政治上的失意,怀着对家人的思念赶回羌村探亲。这三首诗写的就是他此次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断。
(二)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1、杜甫诗歌形象、广泛、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面貌
2、杜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诗尖锐批判谴责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
初解 读决 诗字 文词
一、多音字
二、古今异义词
三、借代意义词
薄 bό bάo
儿童:古义,长辈对年轻人的称呼;
今义,较幼小的未成年人。
愧:古义,感谢;今义,惭愧。
柴荆:树枝、荆条编成的门。
父老:古义,父老乡亲;
今义, 一国或一乡的长者
兵戈:指战争
知识积累
莫辞酒味薄狐裘不暖锦衾薄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厚古薄今
厚此薄彼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日薄西山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广种薄收
看不起,轻视
迫近
轻微,少
味道淡
跟“厚”相对
再理 读清 诗结 文构
起承转合
鸡叩薄歌
(景)(事)(世)(情)
品领 读悟 诗情 文感
这首诗描述父老来访情景,既如实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意,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质朴品德;更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以及对父老的感激之情。
杜甫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羌村三首 单丽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