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卦乾乾为天,下乾上乾,自强不息。乾:元,亨,利,贞。白话:乾卦,创始、通达、合宜、正固。解读:《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先画出卦图,再标出卦名。卦图由六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所谓六爻,其实是由两个单卦(各有三爻)所合成。本卦称为乾卦(下乾上乾),六爻皆阳,阳有刚健之意,象征原始的生命力,充满动态的能量。乾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八纯卦之一。所谓纯卦,是指上下皆为同一个单卦所组成者。依序出现的有:乾卦(第一卦),坤卦(第二卦),习坎卦(第二十九卦),离卦(第三十卦),震卦(第五十一卦),艮卦(第五十二卦),巽卦(第五十七卦),兑卦(第五十八卦),《易经》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可供我们理解各卦之参考。譬如,《序卦》开头就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意思是以乾卦为天,并以坤卦为地。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变化生出万物。“元亨利贞”是本卦的卦辞,附在卦名之后,是对本卦所作的基本判断。“元”,原也,万物由此创始,“亨”通也,万物有其共同来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彼此之间通顺畅达;“利”,宜也,万物变迁运行,对一切都有利而和谐;“贞”,正也,由此所展现的万物,可以坚持自身的途径,进而恒久不息。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白话:《彖传》说:伟大啊!乾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开始存在,它也由此主导了天体。云四处飘行,雨降落下来,各类物种在流动中成其形体。太阳的光明终而复始地出现,爻的六个位置也按照时序形成了。然后依循时序乘着六条龙去驾驭天体的运行。乾卦的原理是引发变化,让万物各自安顿本性与命运。万物保存聚合并处于最和谐的状态,就达到合宜而正固了。乾卦为首,创生出万物,普世都可以获得安宁。解读:《彖》即《彖传》,用来解释卦辞,说明一卦之卦名、卦象、卦义。最初,卦辞亦称彖辞,“彖”字音近“断”,意指裁断一卦的吉凶。后来为了与卦辞区隔,就专以《彖》代表《彖传》。《彖传》属于《易传》(十翼)之一,一般认为十翼是孔子及其后学的贡献。本段所言,是为了解释卦辞“元亨利贞”,因此全文第一句说的是“元”,第二句说“亨”,第三句合说“利贞”。最后一句则赞叹其伟大的效应,使自然界与人间世都平静安宁。“乾元”是指原始的能量(元气),由此创生出万物。万物处于变化之中,有开始也有结束,并且一直生生灭灭,因此需要一个总源头。《易经》就以乾卦为其象征符号,并且以龙的形象来展现其充满活力又变化无已的特性。文中两次提及的“天”(“统天”“御天”)在此意指天体(日月星辰以及风云变化等),是人在仰观时所见的至大之象。“天”的概念在古代有多重意义,在此所谓的“天”是指自然之天,与它相对的是大地以及两者之间的万物。自然之天的运行规律称为“天道”,但是一说天道又有二义:一是整个自然界(包括天地与万物)的规则,二是针对人间世的善恶所作的规范及其报应。这些概念将在本书相关部分说明之。“六位”依《说卦》所云:“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六位是指六个爻的位置,各依其时而成立。而所谓的“时”,则来自于对“大明终始”的观察。接着所说的“六龙”,则是指爻辞中以龙来象征六个阶段的表现。“御天”的主语仍是乾元,但是人可以效法这
傅佩荣详解64卦之乾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