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航运和造船市场,中国各大船厂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喜人景象:手持订单可观,生产任务饱满。但是,现实中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主要针对造船不利因素分4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船用钢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钢材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造船企业的要求;(二)对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船舶制造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打击无疑是十分沉重的。而各大船厂如何应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也成为造船业新的课题;(三)设计能力和国内配套能力低下已经严重制约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成为我们赶超日韩的绊脚石;(四较差,在造船周期、工时费用等方面与日韩的差距明显。同时,本文也对中国造船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我们的前景有喜有忧,有机遇也有挑战,共分5个方面进行展望:(一)产能过剩的问题,在高峰期进行扩张,会不会给将来潜在的恶性竞争留下隐患?(二)船价的高位还会坚持多久?船价的回落是必然的,但回落的方式是急风骤雨型还是降落伞型的,让我们拭目以待;(三)除了日韩,还有谁可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本文看好越南造船业的发展潜力,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我们新的竞争对手;(四)人才竞争。未来10年内日韩会不会到中国来争夺造船人才,引发继从一些老牌船厂向新兴船厂分流后的又一次分流高潮?在这方面,很多老牌船厂都饱受人才流失的切肤之痛,如何预防这种流失,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五)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是沉重的苦难,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好事。灾后重建工作给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就看谁有本事抓住了。在结束语中,本文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充满了信心,但第一不是凭空喊出来的,需要每个造船人付出智慧和汗水。近两年来,中国造船业已全面步入造船的黄金季节。2003年以来,全球新船订造异常活跃,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全年在船完工量突破85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2004年,中。海关统计,,%;新船承接方面也是全线飘红,截止2004年底,我国手持出口船舶订单2873万载重吨,合同交船期延续到2009年。其中,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累计承接30万吨超级油船15艘、11万吨成品油船32艘、4250箱集装箱船29艘、,其中70%以上为出口船。出口船舶完工量达561万载重吨,;订单超过1700万载重吨。各大船厂在未来3年的生产任务基本已经排满。出现这种喜人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整个船舶市场节节攀高,出现了空前旺盛的势头。在世界经济好转的大环境刺激下,全球航运市场在经历低迷、徘徊后,复苏势头迅猛,带来了难以阻挡的增长。目前的商船运力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更多的新造船来注入新鲜血液;而运价指数的节节攀升,也使船东对新造船的投资充满信心;二是很多老龄船到了报废的年限,也需要新造船来进行有益的补充。通常船的使用年限在15年左右,这两年即将报废船舶相对集中。有关专家断言,此番国际船舶市场繁荣景象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内恐怕也难得一见。鉴于这种形势,新老船厂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兴建或扩大船坞,提高吊装能力,更新船厂设施,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但是同时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