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①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②颌骨、头骨→听觉神经→: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c=3×108m/:v=340m/:e=×10–。(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红、绿、蓝。。: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i=入射角r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光路都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①红外线摇控①杀菌作用②红外线夜视仪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红、橙、黄、绿、蓝、靛、紫。(3):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点、焦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倒立缩小实像;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2f缩小倒立实像2f>v>f照相机u=2f,等大倒立实像v=2f2f>u>f放大倒立实像v>2f幻灯机u=f无无无平行光源:探照灯u<f放大正立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结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u>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Φ=1/f(f:焦距)(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量程:35℃~42℃;分度值:℃;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熔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
初中八上物理知识点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