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社会实践报告2篇.docx抗日社会实践报告2篇20xx年xx月xx日,春晖聊城支教队在当地村支书谭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鲁西抗日教育学习基地一一苏村,缅怀抗日战争时期为维护国土完整英勇就义的烈士们。经过长时间的跋涉,队员们终于到了目的地。进入基地,队员们完全被里面肃穆的气氛所影响,没有了往日的嬉闹。他们只是静静的走着,听着,想着。首先,队员们去了埋葬烈士们的墓地,走在墓前,看着墓碑上刻着的一个个鲜红的名,队员们都默默的低下了头。当地谭书记对队员们说:“这里,埋葬着126名当时战死在此的烈士们,他们被1000多名日伪军围歼着,在武器装备、战士素质和后勤保障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但要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战士。”最后,队员们在烈士墓前三鞠躬,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在成列馆,队员们都认真听取解说员的讲解,实地参观了历史图片、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并聆听了《宋任穷送毯子》、《姜妈妈舍子救战士》、《苏村阻击战小号兵》等感人事迹,让每位队员都深受教育和启发,再一次被革命先烈及群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顽强抗战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接着,谭老师带领队员们来到刻着已故的各位烈士名的凉亭,亭子里只有一个黑色的石碑,看着碑上的名,队员张晶晶久久的伫立,并低下了头,为所有的烈士默哀。最后,队员们来到了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队长蔡欢欢说到:“这几个很少,少的所有的人都能记住,但是他们却是如此的厚重,能配的起这几个的,有可能就只有他们了吧。我一定会记住这个地方,因为他们所做的贡献永垂不朽。”队员们都抬起头看着这几个,久久都不能低下,他们的眼中有的只是敬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抗日社会实践报告(2)河间社会实践队借在河间市实践之机,深入河间社会,寻访河间市的中国故事、道德典范与河北精神,领略优秀民族文化。实践队的队员们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基层群众、走向道德典范。寻访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也将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借此契机,来到河间市光荣院采访了孟庆玉老人,听他讲述了他的“中国故事”。孟庆玉老人1943年参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16岁参军,怀着“打倒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一腔热血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成为了一名侦查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跟随着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参加东北战役,在四平战役中负伤复员。他说,当时参军的最大动机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中国人民为了打跑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妻子送郎上战场,娘亲送儿打东洋”一一就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抗日战士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决不后退,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孟庆玉老人认为,人民的支持是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的根本原因,军民鱼水情什么时候都扔不得、丢不得、忘不得。'‘首长说,蒋介石是独夫民贼,人民反对他,我们只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一定能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孟庆玉老人说到。孟庆玉老人因战争而残疾,却从未后悔。他说,我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战斗,因为战斗而负伤,我是光荣的、无悔的。在部队他是新兵的时候,老兵为他洗脚为他背枪,等到他成了老兵的时候也为新兵洗脚、背枪,这种互相照顾、共同奋斗的高尚同志情谊让他终身难忘。孟庆玉老人所体现的无比热忱
抗日社会实践报告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