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
{未经授课老师审核}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P1)
2、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P2)
3、和抽象性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古代早在先秦已经形成了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P4)
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P7)
5、在魏晋南北朝具理论性、戏剧性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P7)
6、先秦两汉时期,文论处在与其它学术混沌未分的状态。(P13)
7、“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P14)
8、孔子说:“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文学指一切典籍。(P14)
9、孟子首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P15)
10、提出“养气之说”,激励中国古代文士对崇高的精神品格的自我期待与追求,而且还影响了后世文气论,是孟子。(P15)
11、主张开了汉代扬雄、南朝刘勰所标举的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是荀子。(P16)
12、“灭文章,散五采”,这个说法是庄子。(P17)
13、道家对诗书礼乐的否定基于一种审美精神。(P18)
14、墨子主要文论观是:“非乐”论和“三表”法。(P18)
15、其论文艺,“以功用为之的彀”是韩非子的论点。(P19)
16、《尚书》的“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开山的纲领”。(P19)
17、在我国文论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的,是伟大诗人屈原。(P19)
18、后司马迁“发愤著书”与陆机“诗缘情”之说,正渊源于屈原的思想。(P20)
19、“黼黻之美,在于杼轴”出自刘安的《淮南子》。(P22)
20、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是王逸。(P25)
21、扬雄对诗赋的基本评价意见是“劝百风一”。(P26)
22、提出文为世用、文贵诚实、文贵独创、文贵自然等一系列文论主张的是王充。(P27)
23、先秦属开创性文论,以阐述文学性质、功能及基本原则为主要内容。(P27)
24、儒家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P28)
25、儒家诗教崇尚“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出自《礼记·乐记》。(P31)
26、开言语枢机的著作是《系辞》。(P40)
27、孔子评诗、乐的标准“思无邪”。(P44)
28、诗歌的兴,朱熹注为“感发意志”。(P45)
29、可以观,朱熹注为“考见得失”。(P45)
30、“可以观”具有认识作用。(P46)
31、孔子评论《韶乐》是尽善尽美,指韶乐是一种歌颂礼让之德的音乐。(P47)
32、庄子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P50)
33、庄子在《田子方》篇中提出:“解衣般礴”式的文艺创作,也是其崇尚自然、素朴的审美风格的佐证。(P55)
34、《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P59)
35、王充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是外内表里,自相副称。(P66)
36、中国古代文论的文体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P96)
3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刘勰。(P97)
38、体现文的自觉的特征是文气说。(P101)
39、《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P104)
40、“其始也,皆收视反听”指在虚静专心的思考中。(P107)
41、《抱朴子》的作者是葛洪。(P112)
42、沈约的代表作是《宋书·谢灵运传论》。(P118)
43、四声学说和永明诗体的创造者是:沈约。(P120)
44、浮声和切响,实际上指的就是四声中的平声和仄声。(P121)
45、刘勰的论文宗旨是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思想。(P125)
46、刘勰谈论文学想象主要用到神思。(P129)
47、刘勰认为体指体貌、风格。(P131)
48、刘勰认为性指作家的才性。(P131)
49、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论文学批评的是:《知音》篇。(P136)
50、在魏晋南北朝完全可以和亚里斯多德《诗学》相比美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P137)
51、《文心雕龙》一书特点是体大虑周。(P136)
52、钟嵘指出了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的诗歌成就最高是曹植。(P141)
53、主张自然美的是钟嵘。(P142)
54、在诗歌的审美观点上钟嵘提出滋味说。(P142)
55、钟嵘对“兴”的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P143)
56、古代最早的一部品诗的诗歌理论著作是钟嵘的《诗品》。(P145)
57、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P146)
58、李白所追求的诗歌艺术理想是:“清水出芙蓉,天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net65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