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改写改写《如梦令》教学内容:改写《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教学目的:1、通过“诗变词,词变文,词变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从而改变单一的写作形式。2、通过对古代诗句的改写,培养鉴赏和迁移能力。3、感受古诗语言的特点,在想象中体会诗境,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把事情写具体。第一课时(习作指导)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现在正值春天,春雨淅淅沥沥,杜牧有一首诗《清明》,你们读过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会变魔术,在人们的智慧中,由七言诗可以变成句式长短不一的词,你们试试看怎么改?不会是吧?没事,我们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多神奇啊!古诗的内含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评析:由学生熟悉的古诗《清明》入手,另辟蹊径,改成词,更增加趣味。]二、感受诗意,指导习作1、刚才的诗与词都洋溢着深深的忧愁,让我们换个心情,夏天到了,我们穿越时空,来看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在夏天里,遇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1)师配乐范读。①师读后,生接着配乐读读——你们也来试试,写了件什么事?②生回答。(概括词意)(2)这是回忆的,所以在文章记叙的顺序上,这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2、诗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曾经的游玩乐趣便跃然于纸上。今天,我们试着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看谁写的最有趣。(出示题目)审题:(1)你看明白什么?(2)要求的重点是什么?——围绕人物的活动进行想象,突出“趣”。板书:趣——想象3、想象情景,交流感受好,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再感受这首词,—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想好后,赶快和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师出示课件:音乐与词)4、领悟意境,展开想象。(看荷花图)(1)想象中你认为这次游玩最有趣的是什么?谁来说说?预设:①沉醉不知归路——我们想想,诗人为什么而沉醉?(简单带过:借酒助兴)——提示:更多的是因为玩得真高兴,所以就“沉醉其中”;或是因为荷塘景色太美,“沉醉其中”。△把诗人就当做是你,你就在和朋友们在亭子里,怎样的美景使你沉醉?看到什么?(引导生按顺序描绘荷花、荷叶的样子,天、水等。)△景色醉人,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更使人沉醉。你们在玩些什么?(引导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描绘玩耍的情景:抓鱼,摘荷花,打水仗,游泳等。引导“笑”的描写)是呀,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更是沉醉在欢乐之中。②误入藕花深处——那么荷花塘深处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看图想象景色,想象此时的景色)再听听,听到什么声音?(青蛙叫,虫鸣,欢笑声等)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为什么抢着划?她们怎样抢着划船?(引导生想象人物的动作、快乐的样子等,及周围的环境。)在同学的想象中,诗人的这次游玩真是趣味盎然啊!那么待会改写的时候,我们就把刚才想象的内容写上去,如:荷塘的美景,人物的玩耍过程,我们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也要写。就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是自己。[评析:披文入情。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因此,我们在把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
《如梦令》改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