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差异的再探讨论文,会计审计论文论文,论文
会计信息差异的再探讨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管理的决策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本来面貌,而使会计信息与实际产生一定的差异。会计信息差异越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越小,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差异产生原因有利于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差异,提高会计信息使用价值。会计界对此发表了不少看法,本文拟做再探讨。
一、影响会计信息差异的理论原因
(一)模糊论的影响
1、会计核算的模糊现象客观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会计核算也具有模糊性,会计核算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复杂的事物是难于精确化的。按照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的模糊论观点来解释,会计核算不能要求绝对精确,必须承认会计信息与事实具有差异性;再从会计学的理论来分析,也会得出会计核算具有模糊性的结论,因为会计用价值形式来反映物质运动,而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货币形式的价格来完成的,而价格又是经常背离价值的,所以会计反映的数据是一定时点上的信息,这是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背离的结果,所以会计核算中的模糊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1)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和无形损耗并不是能用仪器可测量出来的,所以任何一种折旧方法核算的折旧额,都不能完全符合实际,不是提前报废,就是提前折完,所以是无法准确的,是模糊的。
(2)材料、燃料等物质耗费是一次投入生产,在计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时,采用诸如约当量法、定额法、分步法等不论哪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都是近似值,而无法准确。
(3)工资及其附加费用的分配以工时为依据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而工时的计算受一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准确,所以分配的结果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4)制造费用的分配,各种待摊、预提费用的计入,更为模糊,无法做到真正的合理。
3、会计方法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会计法规往往对同一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规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使会计处理产生了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的模糊性,增加了会计处理的主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差异产生。
4、会计准则措辞的不确定性。在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如广泛使用的词语“极少可能”、“有可能”、“很有可能”等模糊性词语,影响到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准确性。
(二)契约论的影响
在委托代理制下,契约是投资者与经营者间的纽带,是约束双方行为的工具,但契约约束存在如下缺陷,导致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的目标不一致,投资者作为委托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即契约目标。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追求的是自身价值最大。除了追求契约规定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的因素来实现自身效用。这样,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一方追求价值最大会损害另一方价值最大,所以经营者有可能利用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虚假会计信息来实现自身目标;二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利用其有利地位以劣质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三是签订契约的不完备性,有可能使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与契约的缺口夸大业绩,获取自身利益。
(三)会计原则矛盾性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十三项一般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有的原则与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
会计信息差异的再探讨论文,会计审计论文论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