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河公园的夜景照明设计,在总结和吸收王府井商业街、皇城根遗址公园夜景照明设计的基础上,以"线"景观元素(菖蒲河、贯穿公园的步行小道、南侧红墙等)为主线,其间贯穿"面"景观元素(绿化)和各"点"景观元素(广场节点、桥、小品、雕塑等),强化了“具有京都气派的新园林”的公园定位。现将具体设计分述如下。一、线景观元素 1、道路(长安街——南池子大街——小苏州胡同和西库司胡同——园路) 道路的视觉意向包括可识别性、连续性和方向性,对于它们的把握和控制既有助于创造区域的视觉整体性,又能突出各视觉元素的个性。长安街对于菖蒲河公园的夜景意向具有最强的影响力。绝大多数的游客经此而来,长安街的街景、路灯以及路灯所渲染的天空和树木是整个公园夜景的背景,是人们关于公园视觉记忆的起点。长安街的路灯是已经被列为文物的华灯:它上部饱满的灯球主要起景观作用,内装汞灯,光色冷白;底部的投光灯起到路面照明的作用,内装高压钠灯,光色暖黄,显色指数较低。南池子街垂直于长安街,从中间将公园一分为二,它向路人展示了公园的两个“剖面”。夜景照明在此所要强调的是一种仪式感:既强调进入长安街的仪式感,也强调进入公园的仪式感。南池子街在河水恢复以后,变成了“桥”,设计师设计了四支五火桥头灯立在新增护栏两旁作为呼应:灯头选用飞利浦的格栅灯球,内置高显色性白钠灯,显色指数83,光色暖白。南池子街的暖白和高显色性与周围街区的暖黄和低显色性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在道路两侧人行道设置侧向发光的蓝色LED灯,增加了仪式感。小苏州胡同和西库司胡同平行于长安街,垂直于南池子街,是公园与北侧京味文化建筑群的分界线,是人车混行道,灯具的昼夜形象均十分重要。设计师选用了飞利浦新近研制的用于欧洲传统街区的“水滴”路灯:侧向发光灯头将行人、胡同地面、胡同立面均匀照亮;光源为低显色性的高压钠灯,将胡同整体渲染上了一种昏黄的颜色,这有助于创造古老、优雅的气氛。园路宽不足2米,河道南北各有一条,东西横贯园区始终。,照亮路面,灯具外形拙朴,通体古铜色,成为园林的日间景观元素之一;6光源暗装在灯具内,光线完全下射至地面,灯具本体不受光,令夜间游客忘记灯具的存在;光源为低色温的紧凑型荧光灯,暖黄光色暗示其与北侧胡同的整体关系;显色指数为82,展现铺路石与草皮的真实色彩,保持游客的视觉兴奋。光源暗装在灯具内,光线完全下射至地面,灯具本体不受光,令夜间游客忘记灯具的存在;光源为低色温的紧凑型荧光灯,暖黄光色暗示其与北侧胡同的整体关系;显色指数为82,展现铺路石与草皮的真实色彩,保持游客的视觉兴奋。总之,南池子大街、小苏州胡同和西库司胡同、园路在灯具的造型方面保持气质的一致性,强调园林的区域特色;在夜景观的光色方面,强调个性,紧扣各自定位。这几条路控制的园林区与长安街统领的城市核心区呈一种互为对比、互相尊重的关系。 2、视觉边界边界是线性元素,是两个部分的分界线,是一种横向的参照;边界元素虽然不像道路那般重要,但对许多人来说它在视觉特征中具有重要作用;边界的连续性与可见性最为关键。如果仅用灯具本身来表现边界,那将是拙劣的;靠传统园林要素的色彩及明暗特征来表现边界,是照明设计师在这个案例中所努力追求的。二、“面景观元素” 1、红墙及墙下植物红墙在视觉上是园区与长安街的分界线,在心理上是“闹”与“静”的分界线
菖蒲河公园夜景照明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