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语讲座第二讲孝之道.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所以人们常说“百孝善为先”,一切要从孝做起,因为这是我们最刻的亲情,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珍惜的。同时孝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这是人们常说的“孝为百行首”“孝道”是各行各业修身立行所推崇的。有子说过:“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好犯冒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也就是说,不孝敬父母的人,走进社会,就会使社会动荡不稳定。孔子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有爱心的、讲文明的人。家庭和睦,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没有温暖、脆弱易解体。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可见,不重孝道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于孝,每个做儿女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法:论心不论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钱财很高的地位,能够把他的梦想。把自己的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的时候这是一个很深的愿望,然而做出来则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很多人问过孔子什么是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说:有很多人认为,能赡养父母是孝,这能是孝吗?孔子又说:做为动物都皆有此心,犬马也知道赡养它的父母。我们知道乌鸦是反哺的,羊羔是跪乳的,难道这就是孝吗?不敬,何以孝乎?如果我们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而在心中没有这份尊敬,这能叫做孝吗?我们平时常说: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这份孝敬吗?有不同的学生问过孔子,什么是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色难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颜色有什么难看的?在这里“色难”就是一种不好态度。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孔子说:有事,弟子服其劳。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们争抢着替父母去做,有了好酒好吃的让父母先尝,你觉得这就是孝了吗?”这里子游问什么是孝、子夏都问什么是孝,孔子都说出了一些大家都认为是孝的事情,然而孔子都要反问一句:你们认为这就是孝了吗?做到这些真的就是孝了吗?那么怎样做才是孝呢?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伯武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你要是体会过孩子生病时父母心急火燎了心情,你就懂得什么是孝了,乍看起来,孔子的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更不用说多么深刻了,但是正因如此,《论语》一书在今天才有实在的人文关怀精神。因为,最伟大的道理总是以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今天说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那是一种本能。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小男孩与苹果树》,这个故事就是说我们和父母的一生。在《论语》中有那么的孝的说法,有一句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记住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

论语讲座第二讲孝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