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非复制期病毒的微生态环境论文,医学论文论文,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非复制期病毒的微生态环境论文,医学论文论文,论文
非复制期病毒的微生态环境




非复制期病毒的微生态环境
非复制期的病毒可以看作是核酸、蛋白和酯类分子的堆积体,处于无生命状态。除病毒以外的其它生命形式都是细胞形态,在非分裂期仍然有代谢存在,仍然和环境有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非复制期病毒和它所处的微生态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类似于非生命物质存在于环境之中,任凭环境因子对其进行馊蚀和吞噬。如同一枚铁钉任凭空气、水流、光线和其它环境因子的馊蚀,这在生态体系中是病毒这种生命形式所特殊的。

和铁钉在环境中不同的是,非复制期病毒和微生态环境仍然有信息的交换:溶原态的入嗜菌体得到一定量的紫外线或化学信息而进入复制期,巨噬细胞得到流感病毒衣壳的结构而介导抗体的合成。。病毒在从非复制期进入复制期往往都可以看作非复制期病毒在得到了微生态环境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信息,作出了“主动”反应而进入了复制期。铁钉对任何环境信息都没有反应,永远在“非复制期”。这就是非复制期病毒和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

病毒在非复制期有三类微生态环境。

第一类是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间的生态环境,如感冒病毒存在于空气中;甲肝病毒存在于下水道中;虫媒病毒存在于昆虫的消化道,或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存在于糖丸中。在第一类微生态环境中,病毒与环境的关系是病毒对环境因子的耐受,类似于前面讲到的铁钉存在于自然界。病毒存在于第一类微生态环境总是按一定的半衰期消失,病毒在这种生态环境中没有进入复制期的可能性,但有机会进入第二或第三类微生态环境。这类微生态环境可以称业“病毒的抵抗性生态环境”。病毒如果总是停留于抵抗性生态环境中,最终的结果只有死亡。

病毒存在于抵抗性生态环境中,对其影响较大的目前已知的环境因子有紫外线、氧气或其它氧化物、去垢剂及各种蛋白、核酸变性剂、消化水解酶等。在医学上用照射紫外线,熏蒸甲醛(蛋白变性剂)、醋酸或乳酸(氧化剂)杀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病毒,用次氯酸盐溶液浸泡瓜果、餐具,可以快速杀灭病毒。

不同的病毒对相同的环境因素的耐受是不相同的,往往在医学病毒学有关“病毒的理化特性”可以查阅到相关的知识。如黄祯祥主编的《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第666页描述流感病毒的理化性质为:

流感病毒通常56℃加热30分钟被灭活,在-70℃或冰冻干燥后病毒活性可以长期保存。病毒活性在含有50%甘油盐水的感染组织中,在0℃条件下能保存数月。-,,但禽类流感病毒具有耐酸性。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并被紫外线、甲醛、去污剂和氧化剂所灭活。

病毒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是它繁殖周期中最为脆弱的环节。

有关病毒在抵抗性生态环境的知识可以告诉我们怎样杀灭在这个时期的病毒,或怎样在需要时保存病毒。

第二类生态环境病毒在是宿主的细胞间或腔管内,如乙肝病毒存在于人体的淋巴液和其它细胞间液;HIV病毒存在于血液;轮状病毒存在于消化道内。

非复制期病毒的第二类生态环境是宿主体内的细胞间环境。病毒在这个环境中也不能进入复制状态。由于存在于宿主体内,病毒的微生态环境中不存在氧化剂、脂

非复制期病毒的微生态环境论文,医学论文论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