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真正发挥教材的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关键词:历史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依照这样的理念,结合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特点,现就围绕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欲望有人把教师比作桥,桥的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知识,那么这座桥就得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有人把教师传授知识比作一桶水给一杯水倒水,倒得好还是倒得不好,倒在杯子里面还是倒在杯子外面,这就取决与倒水者的技巧。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最恰当、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当前每一位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成才至关重要。二、要改“一言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则应运而生。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由活动为特征,教师自己设计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我设计课时,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允许犯错误,而不去责备他们。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配以各种教学活动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具、仪器、挂图、实物等。这些手段可单独运用也可多种结合运用。运用电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入耳,活泼感人,这是创新。例如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张骞出使西域,采用开放式教学,我设计了一堂导游课。课前让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由学生充当导游,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路线以及路上的所见所闻,沿途的异域风光,并介绍沿途的旅游景点。最后总结出本课的主要思想和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既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各展才华,气氛活跃。三、在“活”中求取创新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传统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严管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载功能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涉及。有关资料记载中,中
历史课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