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童心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徜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童心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徜徉
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儿童诗,这些儿童诗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逼真地传达了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新课标对儿童诗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并不像学课文那样有滋有味,难以走进诗歌的意境,这样无配合的尴尬场面让老师在教学时也无法大展拳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诗句,让孩子感受到诗歌隽永的意境,理解诗歌中精练的语言,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求,真正达到低耗高效的效果, 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身临其中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诗文要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学诗歌时重在积极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画、语言、音乐、录像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从而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使其真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在诗歌的教学中就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例如学习《乡下孩子》的开场白,我就用煽情的语言、如临其境的课文朗读以及美不胜收的图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耳、眼、心、口,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美丽的乡下,和乡下的伙伴一起体验捉蝴蝶、含草叶、逮小鱼、挖野菜的快乐,一起享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
再如教学《水乡歌》一诗,我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个载体,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末,让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甜美的歌声萦绕在学生的身边,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达到了自主入情入境的境界。这样的课堂,已经穿越了时空与地域的界限;这样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美的享受,达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界。学生,怎么能不被眼前的景、情、文字所吸引?怎么能不爱上语文学习呢?
二、指导有声有色的朗读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而儿童诗中的情感是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
首先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读,播放教学光盘,边看画面边倾听高水平的朗诵,再让学生模仿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其次,进行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乡下孩子》,我选择了比较明快的曲子,让学生随着欢快的曲子,把乡下孩子那种在旷野里捉蝴蝶、挖野菜、逮小鱼等无拘无束的生活、快乐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
三、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而儿童诗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所以我在教学儿童诗时一直坚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感悟诗歌。
如《乡下孩子》中说道:“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让学生想象:你此刻正躺在妈妈怀里,妈妈会怎么做?你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假如你趴在爸爸背上,又会做些什么?

让童心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徜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