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写苏轼的感悟性散文感写苏轼的感悟性散文【篇一:感写苏轼的感悟性散文】前段时间读完了《康震评说苏东坡》,一直想说点什么,但感觉对苏东坡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今日再翻苏东坡的诗词,不能不被苏东坡不畏艰险、豪爽洒脱的个性点赞。且让我们再回忆回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写的是多么的大气磅礴。感慨人生无常。也让我想起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多少英雄人物,穿越历史时空,成为一缕青烟。但当年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气概,当年的气吞山河、威震四方的雄心,值得我们永远咀嚼。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得不联想起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在清风明月下,写了对生与死的,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代表着他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后赤壁赋》则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表达了他融入宇宙自然中的永恒,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解脱。苏东坡最大的成就,表现在他卓尔的才华上,一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骘,合称为苏门六君子。苏东坡的另一大成就,表现在他的书画上,书法有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之说。再要说,就是他的参禅。他笃信佛教,讲求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他把佛禅寓于现实的人生之中。纵观苏东坡一生,曲折坎坷,但百折不挠。曾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几个皇帝执政。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面对死亡,曾与最好的亲兄弟子瞻写诗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身。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他的不幸,全是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引起的。王安石主张的变法,而苏轼主张的是改良。在这一点上,我还是王安石的。变法岂能和风细雨?必须以霹雳手段革故鼎新。后来随着变法的失败,苏轼再度受到重用,东山再起。遗憾的是随着皇帝的更迭,他再度被贬,且是一贬再贬。逮到老年再被重用时,他已经看破红尘,荣辱不惊。他曾写诗总结自己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对于仕途,他已心如槁木死灰,觉得人世间纷纷扰扰的蝇营狗苟都不过是身外之物。即使与王安石相遇,也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总体说,苏东坡在困境时期,始终保持一种达观的态度,寄情山水,苦中作乐,即使别人请客,也不想赴宴,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还自谓曰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他曾自创东坡肉、东坡羹。也曾在黄州感慨,要在读书着述中,去掉自己身上的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傲气,养成稳健端庄、谦逊平和的正气;要在与农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尖酸刻薄、恩恩怨怨的小家子气,养成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大气;要在耕种东坡的劳动中,去掉柔弱缠绵、多愁善感的文人气,养成刚毅坚强、直面人生的丈夫气。关于苏东坡的情爱世界,除了与兄弟苏辙和苏小妹的手足之情外,他取了两任妻子和一位侍妾。第一位妻子王弗,婚后两人感情甚笃,但好景不长,她26岁就离开人世,留下一子苏迈。苏东坡评说她是敏而静。她去世十年后,四十岁的苏轼在梦中见到了她,苏轼深情写道:十年生死来那个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感写苏轼的感悟性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