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交流材料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美术欣赏板块起着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任务。由于欣赏课的特点,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并不重视,欣赏美术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一般认为:美术欣赏就是看看一些美术作品,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要解决美术欣赏课面临的现状,我们还需要细细研读课标,把握课标重点,以课标为依据,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 把学生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正真使学生达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目标。
一、解读新课标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要求
1、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2、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4、美术学科的内容有其独特性,我们对这种情况下独特性的认识是,它很难被具体量化,很难像一些学科那样能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成若干具有明显差别的等级。总体而言,美术给我们的感觉是块状的,而非粒状的。尽管美术的内容也有程度上的递进关系,但是很难截然分成几个层次。所以新课标在确定阶段目标责任制的层次时,遵循了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按四个学段来划分了阶段目标,并相应地确定了具有相对递进关系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其中,第一学段以游戏、参与、感受和体验为主, 第二、三、四学段则在学习要求上有递进关系。
以下这个表格就是对第一到第四学段的美术活动的具体要求。(看表格)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阶段目标的描述尽管比较笼统,但还是大致显示了层次的递进关系。
二、对新课标下美术教材【欣赏·评述】领域的简略分析
1、现在的美术欣赏课被划分为欣赏·评述领域,是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既会欣赏而又能评述美术作品。我认为初中阶段的美术欣赏·评述课教材是按两条线设计的:
一是对“中外经典作品的剖析”,也可以称之为“鉴赏示范系列”;
二是使学生理解美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交流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