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根源抓关键重过程
------ 也谈如何上好试卷分析课
试卷分析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教学中的一种常见课型。这种课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上好试卷分析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那么如何上好试卷分析课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的体会与各位同行探讨。
,找根源
试卷讲评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必须做好试卷统计工作。主要包括①知识点分布的统计,即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板块的占分比例进行列表统计;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③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谈,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其次必须做好试卷内容的分析工作。课堂上,把试题逐一分析,时间上既不可能,从学生实际来说也无必要。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结合上面的统计情况,有选择的精选一部分典型题。所谓典型题,即那些与中考中经常考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或者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的考题及学生在卷面上的有独到见解的题或出错较多的题等等。特别对待卷面中的错题,一定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并从中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抓关键
当一套试卷检测后,学生在心理上都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对每道题的解法都记忆犹新,但又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合理和最优,于是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答卷情况和考试成绩。这种状态的最佳保持期为2~3天,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考试和一些试题的关心的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漠。因此,当一套试题测试结束后,应尽快批阅并及时地进行评讲,否则,评讲的效果将大大降低,达不到评讲的预期效果与目的。
数学试卷还应在讲评课前发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引导。在讲评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出错的关键,敏锐地跟踪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迅速地了解其原因,剔除学生不良思维方式,培养正确解题能力。
△ABC中,∠B=50°,则∠A的度数是。
B
A
C
50°
65°
A
B
C
50°
80°
我首先请解答此题发生错误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共出现了三种情况:
①若∠B为顶角,∠A为底角时,
∠A=65°;
若∠B为底角,∠A为顶角时,∠A=80°,
B
A
C
50°
65°
所以,∠A=65°或80°。C
A
B
50°
50°
②若∠B为顶角,∠A为底角时,
∠A=65°;
A
B
C
50°
80°
若∠B为底角,∠A为底角时,∠A=
重过程 ------ 也谈如何上好试卷分析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