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专栏小说诗学
寓言
——当代小说诗学关键词之一
张清华
范例:伊索、普拉努得斯(整理):《伊索理于寓言故事之中。
寓言》——神话和寓言是中国“前小说”时代的主
福克纳:《寓言》——张炜:《九月寓要文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章中即
言》……以“神话与传说”为题,探讨了早期中国小说
的源流与形态,“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
一“寓言”一词的出处、“寓言性”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探
其本根,则亦犹其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传
汉语中“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说。”①这里鲁迅似乎有否认寓言与小说的血
寓言》,其中庄子将“言”分为“寓言”、“重缘关系的意思,但事实上寓言在叙述方式、
言”、“卮言”三种,寓言即寄寓之言,借喻之文类特征方面,比之神话和传说要更接近小
言,意为借用他人之说,来阐述道理。这也可说。
用《庄子》中的另一篇《天下》中的说法来解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一段话,或许可以
释,“以寓言为广”,即以寓言之说来拓展事看作古人对“寓言性”和“寓言化小说”的最
理,引申寓意。但庄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到位的理解。他在讨论小说作为“野史”的
对“寓言”这种言说方式的警惕性,尽管他喜“真”与“赝”的问题时指出,小说不应以所谓
欢和善于使用寓言来说理,但他还是认为所“真赝”而论成废,“其真者可以补石之遗,而
有借用他人之言(寓言)或者长者之言(重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
言)的表达都有局限性,应该更注重“卮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其可
言”——无心而发,不执定见、天天更新、随废乎?”②这个“事赝而理亦真”就是一个对现
遇而变的话,而这是日常之说,万物之天赋代意义上的“寓言”和“寓言性小说”的最恰
的语言。切的解释。它既符合庄子所说的“以寓言为
但这并未妨碍庄子使用寓言的方式,来广”的原意,也符合关于寓言性小说的现代
传达他丰富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庄子》文含义。
体的魅力正是来源于他大量使用了寓言。亦在西方,“寓言”作为一种文类出现很文坛纵横
如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所早,古希腊即有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和
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利比亚寓言》,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将
创造了一种古代的寓言文体——喻哲学之“寓言”看作是“举例”的两种形式之一:“例
41
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前发生的事情,另一以这样来理解他这番话的意思。而且事实上
类是演说者虚构的事情,后者又分为比喻和他本人的《鼠疫》、《局外人》等,就可以看成
寓言”。这里修辞学范畴显然将寓言“矮化”是典范的“哲学寓言”,或者是“寓言性的小
了。亚里士多德说,“寓言最宜用于政治演说”。
说,历史上的类似例子很难找,寓言却容易博尔赫斯的一段话,似乎可以与冯梦龙
编,只要像编比喻那样,能看出事物的相似“事赝而理亦真”的说法互相印证,他说,“一
之点就行了,这个不难从哲学里学习”。③他件虚假的事可能本质上是实在的”,“在熙熙
还举了很多出自《伊索寓言》中的例子,来说攘攘的市集或者在烟云氤氲、可能有森林之
明寓言对于政治演说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虽神的山麓,他听人们讲扑朔迷离的故事,把
然也比较“轻视”寓言,但从他的言谈中,至它们
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论文-----寓言当代小说诗学关键词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