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阜阳市三里小学潘鑫峰词人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后,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语言哀婉沉痛。、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学习目标: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有词牌,如“如梦令”。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为了区分,我们通常以第一句为题,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读《如梦令》,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沉醉:大醉。兴尽:兴致尽了。归路:回家的路。藕花:荷花。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滩:河滩。再读《如梦令》,读懂词意。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然后小组内交流交流。三读全词,想象画面“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四读全词,品味语言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拓展
如梦令 常记溪亭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