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过某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的条件。2、掌握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的证明方法。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的四边形四个顶点能否共圆,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在探究四边形四个顶点能否共圆的活动中,学会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并能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学会和人合作,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团结互助的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通过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难点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的证明方法。活动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演示课件:1、向学生展示一组圆在生活中的图片。问题情境2、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怎样排?教师演示课件:教师解释: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圆在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是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的:“一中同长也”,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师生行为对于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到中间物体的距离相等的点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如何去找到这几位同学的位置?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数学。设计意图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的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二、分析与交流:问题1、过一个点能作圆吗?能作几个圆,圆心和半径能确定吗?2、过两个点能作圆吗?能作几个圆,圆心和半径能确定吗?3、过三个点能作圆吗?能作几个圆,圆心和半径能确定吗?过四个点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由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点与圆的关系,并了解点共圆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此环节的设计是为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作好铺垫工作。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一:阅读与交流判断菱形的四个顶点是否共圆九年级某班在探究菱形的四个顶点是否共圆的活动中,飞跃组的四位同学分别有如下四种不同的做法,分别是:菱形甲同学(如图1):以对角线的交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发现B、D两点不在这个圆上,得出A、B、C、D四个点不共圆。乙同学(如图2):作任意三边即AB、BC、AD的垂直平分线,发现这三条线没有交于一点,得出A、B、C、D四个点不共圆。丙同学(如图3):过A、B、D三边作圆,发现点C在圆内,得出A、B、C、D四个点不共圆。丁同学(如图4):过A、B、C三点作圆,发现点D在圆外,得出A、B、C、D四个点不共圆。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进行思考,然后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活动中探寻问题的答案。附图ABCD活动1的设计是让学生尝试利用特殊的图形去对问题进行研究。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217 KB
  • 时间2019-08-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