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献县文化再有新发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献县文化再有新发现日前,献县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在韩村镇三个村发现了四套百年老家谱和道光、同治年间契约文书数十张。这四套老家谱分别为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包炜家、同治年间王家、著名诗人刘书年家以及民国时期刘家。这些家谱和地契不但展示了这几个家族的盛衰荣辱,还讲述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官府决策,对于研究晚清文化意义重大。献县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杜书恒介绍说,包炜是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清朝道光初年从河间搬到韩村镇居住。曾官翰林院检讨,后改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参与编写咸丰年间的献县县志,后官四川川北兵备道。他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与刘书年、燕晋、倪澜和马龙骃并称献县“文坛五虎”。此次在献县韩村发现的家谱共50页,记载了包炜的很多功绩和生活故事。他的后代介绍说,现在包炜的后人大部分在上海、台湾、香港等地,他们收藏了数张包炜画像和数道奏折。同治年间的王氏家谱是在北张白村王广爱家发现的。献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万复说,这是献县目前发现的最大家谱。家谱封面有A3纸大小,共160多页。王氏家谱修于同治七年,家谱保存完好,是献县目前发现的家谱之最。王氏家谱为清代家谱,从本斋迁到北张白,本斋王家从原献县沃北(今肃宁)迁出,沃北从保定迁出,对研究明清移民很有价值。说起韩村的刘氏家谱,献县文化研究会理事孙希会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他说,韩村刘家是个书香门第,清朝中期有保定迁到献县,清朝出了四位进士。刘氏家谱还保存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如献县道光咸丰年间著名诗人马龙骃,刘氏家谱保存了他的六首诗歌,为献县首次发现,填补了清代献县志中的缺憾。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家谱》中还保留了刘氏族中光绪“鹿鸣宴”的人,且有当时参加者的名单。在护持寺村,研究会人员还发现了清代著名经学家、诗人、

献县文化再有新发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73116296
  • 文件大小285 KB
  • 时间2019-08-11